脊髓灰質炎,亦稱“小兒麻痹癥”,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為急性傳染病。病毒主要包括1、2、3三種血清型,其中引起癱瘓的主要為1型。病毒對神經元具有侵害性,導致神經元變性、壞死,嚴重時導致患者癱瘓。人類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大部分感染者(90%-95%)為隱性感染,表現無癥狀。部分患者可有發熱、頭痛、咽痛、倦怠等癥狀,而由于病毒可侵犯神經系統,患者還可能出現癱瘓等臨床表現,重者甚至因呼吸肌麻痹致死。
不同臨床分型之間的癥狀呈現差異,從隱性感染、到非特異性流感樣癥狀,再到嚴重時的急性弛緩性癱瘓,甚至可以危及生命。癱瘓型脊髓灰質炎的患者會出現前驅期、癱瘓前期、癱瘓期、恢復期和后遺癥期這五個病程階段。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糞口途徑,病毒經口進入腸道后在腸道中繁殖。
目前尚無針對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特效藥,治療主要為對癥支持治療以及促進神經肌肉功能的恢復。接種疫苗是最主要的預防手段。全球還未完全消滅脊髓灰質炎,入境野生病毒導致的病例仍存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