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球至少有8399人已感染了埃博拉這一令人聞之色變的致命性病毒。其中,4033人已不治身亡。醫護人員是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高危群體。416名醫療工作者被傳染,其中233名已不幸離世。
這些患者和逝者除了來自于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里昂、尼日利亞和塞內加爾這些非洲國家之外,還來自于西班牙和美國。更糟糕的是,WHO的官員相信實際的死亡數字可能更高。
包括中國和美國在內的部分國家已經派出醫療人員趕赴受災嚴重的西非國家,支援當地,全球聯手抗擊埃博拉疫情的力度正在加大。不過,對于埃博拉病毒是否會擴散的焦慮依然存在。
那么,各國到底應不應該擔心自身的安全?風險有哪些?日前,美國外交關系協會世界衛生項目的高級研究員加勒特(Laurie Garrett)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稱公眾對于埃博拉病毒的認識存在五大誤區,并一一進行了反駁。主要譯文如下:
1、埃博拉不會在富裕國家傳播
歐洲、北美和亞洲一些富裕的國家似乎一直堅信先進的醫療設施能夠抑制該病毒的擴散,直到西班牙護士拉莫斯(Teresa Romero Ramos)在馬德里感染了該病毒。 美國本土首例埃博拉患者被確診后,該國國家疾控中心主任弗里登(Tom Frieden)說:“我們正在阻止埃博拉病毒在美國擴散。”
這樣的承諾也許能夠暫時穩定人心,但是效果不會那么明顯。沒有一種保護機制是100%的可靠。西班牙政府此前曾表示,拉莫斯感染該病毒是因為在雙手消毒之前脫掉了保護服,并觸摸了一下面孔。
和埃博拉病毒一樣,SARS病毒也在醫院內傳播,患者主要是因接觸受污染的液體而感染。2003年SARS在亞洲肆虐時,包括香港在內的一些醫院很多醫護人員感染上該病毒,而附近許多大樓內即便SARS的患者數量與醫院的差不多,卻沒有這么多雇員被傳染。
自負是富裕國家最大的危險——他們自以為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應急計劃能確保埃博拉及其他病毒不會在本國傳播。這種觀念導致越南等比較貧困的國家2003年戰勝SARS后,多倫多部分最優秀的醫院仍不得不與該病毒相抗爭。這也是去年世界衛生大會削減WHO疫情應對預算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因為這種狂妄自大,每次疫情似乎被控制后那些政客們就呼喊著要削減公共衛生預算,然后在新的疫情爆發時只能陷入絕望。
2、“9·11”事件后的應急準備足以讓美國有能力戰勝埃博拉
2001年“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下令做好應對生物恐怖主義襲擊的措施。從美國國家疾控中心和國防部到農村地區的小診所,醫生、護士、醫院和快速反應小組均進行了大量的演習,以便流行病突然爆發或恐怖分子發起生物襲擊時能夠應對得當。
全美的各個衛生部門也為應對高度傳染性疾病的突然到來而經常演練。軍事和衛生部門則先后被撥款數十億美元,以研究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快速診斷、疫苗接種和治療。顯然,埃博拉居于高致病性微生物榜單的首位。因此,可以想象美國會在事后花費數十億美元來研究該病毒,并進行無數次的應急演練:警察局、消防和衛生部門的應急人員身穿有害物質防護服,隨后感染者的身份被確認,繼而被隔離并接受治療,最終社區的危險得以解除。
即使是在2005年白宮懼怕高度致命的禽流感可能會橫行美國時,應急計劃也主要著重于將病毒和攜帶者隔離。我們缺失的是為傳染性病人提供長期治療的準備,醫護人員可能會重復暴露在感染中。今天,面對援助西非的請求,美國國際開發署的答復是:“沒有人在治療埃博拉病毒感染上有經驗。”
3、埃博拉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埃博拉病毒的確正在變異——美國《科學》雜志上最近一份報道顯示,該病毒在人際間傳播的過程中,已經發生300多處基因變化。不過,依附于內皮細胞外受體的病毒不會變成附著于肺部肺泡細胞的病毒。這種基因突變只存在于科幻小說中。也就是說,埃博拉病毒尚不能通過呼吸在人際傳播。
病毒只在兩種情況下變異:偶然性差錯和自然選擇。只適應感染細胞的病毒幾乎不可能隨機轉化為可以附著于肺部類蛋白質的病毒。不過在巨大壓力下,自然選擇也可以戰勝這種不可能性,逼迫病毒轉變或消亡。但在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和幾內亞,埃博拉并未面臨類似的壓力,該病毒迅速傳播,在無須轉化為一種全新的形式之前就感染了數千人。
令人擔憂的是,病毒外層--促進抗體和吞噬病毒的殺手細胞的生長——也許能通過外層蛋白質的變異來對免疫系統遭到攻擊做出反應。
如果埃博拉病毒發生如此轉變的話,這可能意味著感染過該病毒的幸存者可能會再次感染,目前正在生產的疫苗也可能會是無效的。
4、旅游禁令可以防止埃博拉病毒擴散至美國。
21世紀唯一一次能夠證明旅游禁令降低病毒傳播速度的證據是在“9·11”事件之后。當時,美國東部的機場關閉數天,一連幾周幾乎沒有美國人外出遠行。這可能直接導致了一個結果:2001年的流感季節延緩了2周,但最終還是到來了。
最近幾年來,在SARS和H1N1等病毒大肆猖狂時,許多國家也禁止與其他國家有航班往來。不過,這些禁令均未產生顯著效果。無論各國政府采取了多么激烈的應對措施,病毒依然大量襲擊人類。
5、疫苗即將研發成功
目前,針對埃博拉病毒的幾種疫苗正在研發當中,其中兩種疫苗已經拿到了WHO的通行證。這意味著,這兩種可能有效的疫苗正在志愿者身上做試驗。
幾周后,如果試驗證明該疫苗不會引發副作用的話,下一個步驟可能是在疫情嚴重的西非國家測試該疫苗是否能保護民眾不受病毒的侵襲。如果一切順利,該產品將會走向最后一個同時也是最困難的階段:在疫情重災國數百人身上做臨床試驗,比較疫苗和安慰劑的效果。
上述疫苗最快可能也要到明年春天才能完成最終的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