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暴發新聞
黃熱病—美洲區域
16 五月 2025
形勢概覽
情況描述
2024 年 12 月 29 日至 2025 年 4 月 26 日期間(含數據 厄瓜多爾截至 2025 年 5 月 2 日), 共有 212 例人間黃熱病確診病例,包括 85 例死亡 (病死率為 40%), 已由美洲區域的五個國家向世衛組織報告。這 報告病例來自以下國家: 多民族國 玻利維亞(3 例,包括 1 例死亡 (CFR 33%));巴西(110 例, 包括 44 例死亡 (CFR 40%));哥倫比亞(60 例,包括 24 例死亡(CFR 40%));厄瓜多爾(4 例死亡病例 (CFR 100%))和秘魯(35 例,12 例死亡 (CFR 34%))(圖 1)。
在 2024 年,人類黃熱病病例主要在亞馬遜地區報告 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圭亞那和秘魯。然而,到 2025 年,病例 主要在 Amazon 區域以外的地區檢測到,包括該州 巴西圣保羅和哥倫比亞托利馬省。這 212 個確認 2025 年迄今在美洲報告的黃熱病病例代表 與 2024 年報告的 61 例確診病例相比,增加了三倍。
數字 1. 按國家和流行病學周分列的人間黃熱病確診病例數 截至 2025 年 4 月 26 日,美洲區域出現癥狀 * (n= 212)
注:*厄瓜多爾黃熱病確診病例數數據截至 2025 年 5 月 2 日。
來源:改編自各國提供的數據或國家衛生部發布的數據。
數字 2:按年劃分的人間黃熱病確診病例地理分布, 美洲區域(2023-2025 年),截至 2025 年 4 月 26 日
來源:改編自各國提供的數據或國家衛生部發布的數據。
按國家/地區劃分的概覽
玻利維亞 (Plurinational State of)
自 2025 年初以來,玻利維亞已報告了 3 例人間黃熱病確診病例,包括截至 2025 年 4 月 26 日的 1 例死亡病例 (CFR 33%)。這些病例發生在貝尼省(1 例)、拉巴斯省(1 例死亡病例)和 Tarija 省(1 例)。死亡病例沒有黃熱病疫苗接種史,而其他兩例病例報告已接種疫苗。所有 3 例病例均通過逆轉錄酶聚合酶鏈反應 (RT-PCR) 檢測確診,并有進入林區的歷史。此外,拉巴斯省的圣布埃納文圖拉市確認了一起動物流行病事件(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死亡)。
巴西
自 2025 年初以來,截至 2025 年 4 月 26 日,巴西報告了 110 例人間黃熱病確診病例,包括 44 例死亡病例 (病死率 40%)。米納斯吉拉斯州(10 例,包括 5 例死亡)、帕拉州(44 例,包括 7 例死亡)、圣保羅州(55 例,包括 31 例死亡)和托坎廷斯州(1 例死亡病例)報告了病例。大多數病例 (95 例;89.6%) 為男性,年齡從 10 歲到 75 歲不等。癥狀發作于 2025 年 1 月 2 日至 4 月 2 日之間。只有 1 例有黃熱病疫苗接種史。
所有病例均報告通過職業或娛樂活動暴露于野外和/或森林地區。
哥倫比亞
自 2024 年初黃熱病疫情開始至 2025 年 4 月 26 日,哥倫比亞共報告了 83 例黃熱病確診病例,包括 37 例死亡。
截至 2025 年 4 月 26 日,2025 年共報告了 60 例黃熱病確診病例,包括 24 例死亡。這些病例是以下省份的居民:卡爾達斯(1 例死亡病例)、考卡(1 例死亡病例)、瓜維亞雷(1 例死亡病例)、梅塔(2 例死亡病例)、普圖馬約(3 例,包括 1 例死亡)和托利馬(52 例,包括 18 例死亡)。這些病例的年齡從 2 歲到 83 歲不等,癥狀發作時間為 2025 年 1 月 6 日至 4 月 18 日。所有病例均曾接觸過該國定義的黃熱病風險地區。只有 2 例確診病例有黃熱病疫苗接種史。
截至 2025 年 4 月 29 日,已報告了 29 例非人靈長類動物黃熱病流行病,其中 27 例在托利馬省,2 例在威拉省。
厄瓜多爾
自 2025 年初以來至5月2日,已報告了四例黃熱病確診死亡病例,分別來自莫羅納圣地亞哥省(1例死亡病例)和薩莫拉欽奇佩省(3例死亡病例)。這些病例的年齡從 25 歲到 55 歲不等,癥狀發作時間在 2025 年 3 月 16 日至 5 月 2 日之間。所有 4 例病例均因職業活動而在野外和/或森林地區有暴露史,并通過 RT-PCR 確診。
秘魯
截至 2025 年 4 月 26 日,自 2025 年初以來,亞馬遜省(22 例,包括 7 例死亡)、瓦努科省(1 例死亡)、胡寧省(3 例)、洛雷托省(2 例,包括 1 例死亡)和圣馬丁省(7 例,包括 3 例死亡)報告了 35 例黃熱病確診病例,包括 12 例死亡。在確診病例中,31 例 (88.6%) 為男性,年齡從 6 歲到 57 歲不等,出現癥狀的日期在 2025 年 1 月 15 日至 4 月 12 日之間。由于農業工作活動,所有病例都有在野外和/或森林地區接觸史,71.8% 的病例沒有黃熱病疫苗接種史。流行病學
黃熱病是一種易流行、疫苗可預防的疾病,由蟲媒病毒引起,主要通過受感染的伊蚊和血蚊叮咬傳播給人類。潛伏期為 3 至 6 天。許多感染者沒有癥狀,但當癥狀發生時,最常見的是發燒、肌肉疼痛伴明顯的背痛、頭痛、食欲不振以及惡心或嘔吐。在大多數情況下,癥狀會在 3 到 4 天后消失。然而,一小部分病例會發展到更嚴重的毒性階段,其特征是影響肝臟和腎臟的全身感染。這些人可能會出現急性肝腎衰竭引起的高燒、腹痛伴嘔吐、黃疸和尿色深。口腔、鼻子、眼睛或胃腸道也可能發生出血。在發展為嚴重疾病的人中,大約 50% 可能在 7 到 10 天內死亡。黃熱病是通過安全且負擔得起的有效疫苗來預防的。單劑黃熱病疫苗足以賦予持續免疫力和終身保護,預防黃熱病。不需要疫苗的加強劑量。該疫苗在 10 天內在 80-100% 的接種者中誘導有效免疫,在 30 天內在 99% 以上的人中誘導有效免疫。
公共衛生應對
為應對黃熱病疫情,已在區域、國家和國家以下各級采取了公共衛生措施,包括:
協調
這些國家已經采取了協調行動來應對已確定的黃熱病病例和疫情,重點是加強預防措施、改進監測和實施疫苗接種行動。
- 玻利維亞開展了項目間和跨部門協調,包括通過緊急運行委員會(COEM)與自治市政府進行協調,涉及部門免疫委員會(CDI)和部門衛生服務部流行病學, 社會組織、SENASAG、教育部等對案件的識別做出回應。
- 巴西設立了登革熱和其他蟲媒病毒緊急行動委員會,并召開了蟲媒病毒技術咨詢委員會(CTA-蟲媒病毒)會議,衛生部長、CTA 成員和特設專家參加了會議。緊急行動委員會已與阿馬帕州、米納斯吉拉斯州、帕拉州、圣保羅州和托坎廷斯州召開會議,以協調應對黃熱病的行動。
- 哥倫比亞已頒布法規,組織和更新黃熱病病例城市的準備、組織和應對警報和緊急情況的指南。此外,由于黃熱病病毒的活躍傳播,它宣布全國進入衛生緊急狀態。它還進行了國家風險評估,以確定該國的風險水平。在流行病學第 16 周(結束日期 2025 年 4 月 19 日)進行的最后一次評估將該國的一般風險級別從高風險升級到極高風險。
- 在厄瓜多爾,在 2025 年確認首例黃熱病病例后,公共衛生部 (MSP) 與國家公共衛生研究所 (INSPI) 和世衛組織協調,采取行動評估風險的存在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護人口。
- 在秘魯,衛生部、國家農業衛生局、國家森林和野生動物管理局以及國家保護自然區域局在“同一個健康”方法下開展了多部門行動,主要是為了促進黃熱病的綜合監測。
在區域層面,2025 年 2 月,世衛組織進行了一次快速風險評估,以評估與 2024 年最后一個季度和 2025 年初美洲區域流行國家黃熱病病例增加相關的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得出的結論是,根據現有信息,該事件在美洲區域,特別是在流行國家,被歸類為“高”,置信度為“高”。
監視
關于 2025 年報告病例的國家的流行病學監測行動,采取了以下行動:
- 玻利維亞,根據立即通報疑似病例的國家規程,玻利維亞已實施應對措施,包括從疑似病例中采集樣本、啟動快速反應小組、在社區和衛生機構積極發現病例、快速疫苗接種監測、與叢林蚊媒潛在城市化相關的風險分析。在受影響地區和鄰近社區積極尋找未接種疫苗的發熱患者,并監測和跟進應急行動。此外,在報告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病例或死亡的地區或社區進行主動病例發現。還啟動了對非人靈長類動物流行病的調查和通報,以支持早期檢測和控制工作。
- 巴西發布了內容豐富的說明,更新了黃熱病的流行病學情況,并介紹了黃熱病建模小組研討會的結果,強調了重點城市在 2024/2025 年季節性監測期間加強監測和免疫接種,以支持蟲媒病毒監測和控制行動。在米納斯吉拉斯州和圣保羅市舉辦了講習班,以加強監測策略,更新和討論黃熱病風險模型,并確定監測和免疫行動的優先領域。已向市政當局提供技術支持,以調查人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疑似和確診病例。此外,還對各州進行了技術訪問,以支持蟲媒病毒的監測和控制。
- 在哥倫比亞,有活躍病例的部門繼續部署即時響應小組來開展公共衛生行動。這些行動包括流行病學現場調查、快速覆蓋監測、機構主動搜索、主動社區搜索、昆蟲學研究、接觸者追蹤以及與病媒傳播疾病計劃相關的行動。
- 在厄瓜多爾,衛生大隊正在積極干預優先部門,加強預防和控制行動。
- 秘魯已采取行動,旨在加強監測和人力資源技能,以發現和報告疑似病例,并通過社區方法進行疫情控制。積極尋找機構,包括將發熱性黃疸出血性(黃疸和出血)綜合征作為鑒別診斷。此外,它還發布了國家流行病學警報和區域警報,并實施了疫苗可預防疾病情況室。此外,在人畜共患病監測和綜合應對框架內促進了對非人靈長類動物(流行性動物病)黃熱病的監測;在這方面,開發了一種多部門工具,用于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黃熱病進行綜合監測,并于 2025 年在圣馬丁和烏卡亞利地區開始試點。
在區域一級,世衛組織采取了以下行動:
- 公布了供國家以下和國家各級使用的技術指導文件,包括病例定義、樣本采集說明和實驗室參考資料,以及控制工作管理指南。
- 根據相關環境條件,編制和維護美洲區域黃熱病風險區域的詳細地圖。
- 為了便于獲取該區域黃熱病病例的歷史和當前信息,發布了美洲區域黃熱病看板,以便監測區域和國家層面的情況。
- 已經發布了區域警報、流行病學更新和風險評估,包括對會員國的建議。
- 已經為黃熱病流行國家舉辦了關于流行病學監測、動物流行病監測和昆蟲學的面對面培訓和網絡研討會。
- 已向會員國提供支持實施動物流行病和昆蟲學監測。
實驗室
在國家層面,已經采取了以下行動:
- 實施樣本采集和處理指南。
- 巴西在該國的公共衛生實驗室網絡中備有 RT-PCR 診斷檢測試劑的庫存。此外,它還從帕拉州登記的病例的人類樣本中推進了對 13 個病毒完整基因組的測序。
- 在哥倫比亞,黃熱病疑似病例的樣本被送往該部門公共衛生實驗室。該實驗室將樣本送至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參比實驗室進行處理。通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病毒學小組的蟲媒病毒實驗室,通過血清學或病毒學研究進行黃熱病檢測,使其成為哥倫比亞唯一進行此類檢測的中心。
在區域一級,世衛組織采取了以下行動:
- 加強美洲蟲媒病毒診斷實驗室網絡內的實驗室,提供指南、方案和試劑。
- 發布黃熱病實驗室監測和診斷建議。
- 在流行國家提供技術援助和監測實驗室。
- 在 13 個黃熱病流行國家的 18 個實驗室進行了黃熱病分子檢測的外部質量評估。
案例管理
在區域層面,一個關于再發疾病的國際技術專家組支持國家層面的技術合作活動。此外,該區域國家還實施了黃熱病病例管理的規程和臨床指南。已登記案件的國家/地區采取的一些具體行動包括:
- 改善病例介紹和對衛生人員(包括醫生和護士)進行黃熱病培訓方面的衛生服務,以確保及時治療黃熱病病例。
- 對病例進行密切臨床監測,以識別警示體征和進展為嚴重形式。建立健康中心,用于轉診嚴重病例,并及時將嚴重病例轉診至具有更強解決能力的醫院。
免疫
- 在玻利維亞,當發現病例時,會采取行動為檢測到的病例周圍的個人接種疫苗、追蹤和控制疫苗接種卡。此外,還在中轉站進行了疫苗接種,并為經常前往該國黃熱病高發地區的人進行了定向培訓。
- 在巴西,疫苗接種策略通過技術說明不斷得到加強。疫苗劑量根據標準時間表分發,額外劑量根據國家需求分發。
- 哥倫比亞發布了通告,確立了在流行走廊的城市實施 9 個月以上黃熱病疫苗接種的過渡措施。這些是將 Tolima 市 54 個優先村莊的流行走廊的疫苗接種范圍擴大到 59 歲以上人群的標準,這些村莊已經發生了人類病例或動物流行病。在緊急聲明的框架內,實施了一項動員和加強疫苗接種的戰略,其中包括對城市進行風險分類。該分類在衛生和社會保護部的網站上定期更新,包括:病毒、人類病例、動物流行病或存在于生態流行病學走廊的非常高風險的城市;高風險城市,其環境條件有利于可能出現病例;以及低風險城市,目前沒有出現疫情的條件。
- 在厄瓜多爾,優先考慮風險最大的群體:12 個月至 59 歲的人口、內部流動性高的人、礦工、農民、家禽工人和計劃前往流行地區開展黃熱病疫苗接種行動的人。此外,自 2025 年 5 月 12 日起,該國還履行了向來自秘魯、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和巴西的旅客在抵達該國時出示國際疫苗接種證書的義務。
在區域層面,世衛組織促進大規模疫苗接種運動。庫存管理指南已經發布。此外,該區域國家已在常規計劃或疫苗接種強化活動中實施了“高質量疫苗接種活動的微觀規劃”方法。這種方法使人們能夠專注于地方層面的詳細規劃,以優化疫苗可預防疾病爆發的可及性和及時響應。
昆蟲學監測和病媒控制
在區域一級,作為蟲媒病毒應對工作的一部分而建立的病媒監測和控制能力正在被用于發生黃熱病疫情的國家的監測。此外,已登記案件的國家/地區已采取以下措施:
- 玻利維亞已采取行動消除城郊和農村地區的滋生地,在疫情活躍的社區進行了局部熏蒸,并保持了昆蟲學監測。
- 巴西發布了一份技術說明,其中載有關于在疑似或確診人類和/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黃熱病病例的地方采取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病媒控制行動的準則。此外,它還在帕拉州的布雷維斯市進行了動物群的昆蟲學監測。
- 在國家公共衛生研究所的支持下,厄瓜多爾提議安裝各種昆蟲誘捕器,以促進早期發現和有效應對可能的疫情。同樣,綜合醫療團隊正在對幼蟲和蛹進行調查,以控制蚊子的滋生地。
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
在發生疫情的國家/地區,加強了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以加強他們對免疫接種的承諾和建議的行動。
- 該區域的國家設有安全疫苗接種委員會,這些委員會在風險溝通和為不同目標受眾開發信息和技術信息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還協助分析和應對可能歸因于疫苗接種或免疫接種的事件,確保采用循證方法。
- 有病例的國家散發有關黃熱病構成的健康風險的出版物,以及旨在預防和識別體征和癥狀以及尋求醫療救助的視聽材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使用各種方式和通信渠道,例如機構網站和社交網絡。
- 已經發布了出版物,提醒旅行者和前往黃熱病風險地區的人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包括在旅行前至少10天核實黃熱病疫苗接種史或接種黃熱病疫苗。
- 巴西已經開展了使用 SISS-Geo 進行參與式社區警務的培訓。此外,它還利用其他方式通過衛生部以及州和市衛生秘書處的社交網絡提醒民眾。
WHO 風險評估
黃熱病是一種急性出血性疾病,在以下美洲區域的 12 個國家和 1 個地區流行或與流行地區流行:阿根廷、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法屬圭亞那、圭亞那、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以及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臨床上,黃熱病可能難以與其他病毒性出血熱(如沙粒病毒、漢坦病毒或登革熱)區分開來。在登革熱疫情持續的情況下,早期診斷可能特別具有挑戰性,尤其是在醫務工作者在識別和管理黃熱病病例方面經驗有限的環境中。這種疾病在歷史上引起了許多死亡率高的流行病。
從 1960 年到 2022 年,美洲共報告了 9,397 例黃熱病確診病例,包括 3,315 例死亡。這些病例中的大多數是由三個國家報告的:玻利維亞 16%(1553 例,包括 516 例死亡),巴西 36%(3443 例,包括 1192 例死亡)和秘魯 35%(3281 例,包括 1343 例死亡)。2023 年,美洲區域的四個國家報告了 41 例黃熱病確診病例,包括 23 例死亡:玻利維亞(5 例,包括 2 例死亡)、巴西(6 例,包括 4 例死亡)、哥倫比亞(2 例,包括 1 例死亡)和秘魯(28 例,包括 16 例死亡)(圖 2)。
2024 年,美洲確認了 61 例人類黃熱病病例,造成 30 人死亡,分布在 5 個國家。玻利維亞報告了 8 例病例,包括 4 例死亡;巴西報告了 8 例病例,包括 4 例死亡;哥倫比亞報告了 23 例病例,包括 13 例死亡;圭亞那報告了 3 例;秘魯報告了 19 例病例,包括 9 例死亡。
鑒于 2024 年最后一個季度和 2025 年初黃熱病病例的增加,根據 2025 年 2 月進行的世衛組織快速風險評估,美洲區域黃熱病流行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被認為為“高”。2024 年報告的大多數病例沒有黃熱病疫苗接種史。盡管區域黃熱病疫苗覆蓋率在 COVID-19 大流行之前并不理想 (61%),但疫苗接種覆蓋率在 2020 年至 2023 年期間顯著下降,增加了所有流行國家的易感人群數量。2023 年,厄瓜多爾和圭亞那的黃熱病疫苗覆蓋率大于或等于 95%,只有蘇里南和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兩個國家的覆蓋率在 90% 至 94% 之間。此外,有 6 個國家的黃熱病疫苗覆蓋率低于 80%:阿根廷、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巴西、巴拿馬、秘魯和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在亞馬遜流域以外的哥倫比亞(托利馬)和巴西(圣保羅)發生的黃熱病病例令人擔憂。在哥倫比亞新受影響的地區,由于之前沒有大規模的預防干預措施,人群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感染。
在美洲,只要森林傳播周期增加,就存在引入城市環境的風險,如果城市應急措施不足,則有可能在國際上傳播。
美洲黃熱病確診病例的增加凸顯了加強監測、高危人群疫苗接種以及為前往建議接種疫苗地區的人們制定風險溝通策略的必要性。黃熱病病例系統性地暴露于與森林相關的活動,無論是職業活動還是休閑活動,都強調需要針對在野外或森林地區工作的個人,如伐木工、農民和生態旅游專業人士采取方法。必須向流行地區的醫務工作者傳播臨床管理的最佳實踐,重點是早期識別和發現、及時轉診和治療嚴重病例。此外,各國應根據疫苗供應情況儲備疫苗,以確保對可能的疫情做出快速反應。在美洲地區,尤其是在流行國家,該事件的總體風險被歸類為高。
盡管美洲流行國家加強了監測、實驗室診斷和疫苗接種能力,但近年來全球黃熱病疫苗供應一直在波動,這可能減少易感人群獲得疫苗接種的機會,并導致對黃熱病疫情缺乏反應。截至 2025 年初,該區域可用的黃熱病疫苗供應也受到嚴重限制,不足以滿足該年度的常規區域需求。
世衛組織的建議
黃熱病是一種易流行、蚊媒疫苗可預防的疾病,由受感染的蚊子(主要是伊蚊屬)傳播給人類。和Haemagogu的物種。伊蚊的城市擴散,尤其是白天活躍的埃及伊蚊,會顯著放大傳播,尤其是在人口稠密地區。
監視:世衛組織強調積極監測、跨境協調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調查和檢測疑似病例對于控制和預防疫情至關重要。建議通過對疑似病例的調查和實驗室檢查來加強監測。
疫苗接種作為一級預防工具:疫苗接種是預防和控制黃熱病的主要手段。世衛組織的消除黃熱病流行 (EYE) 戰略優先考慮在報告黃熱病的國家接種疫苗,并將其納入 9 個月及以上個人的常規免疫計劃。世衛組織支持通過常規規劃和大規模疫苗接種運動擴大疫苗接種覆蓋率,以增強社區免疫力。
病媒控制和風險溝通:建議在城市環境中進行有效的病媒控制,并采取一般的避免蚊蟲叮咬策略,以防止疾病傳播。世衛組織敦促會員國向旅行者通報黃熱病風險和預防措施,并在出現癥狀時立即就醫。這種方法有助于防止通過受感染的旅行者建立本地傳播循環。
國際旅行和貿易:建議所有 9 個月及以上的國際旅行者前往世衛組織確定的有黃熱病傳播風險的地區(即有證據表明黃熱病病毒持續或周期性傳播的地區)接種疫苗。該疫苗被認為安全有效,提供終身保護。然而,對 9 個月以下嬰兒以及孕婦或哺乳期婦女的疫苗接種建議是微妙的,在權衡益處與潛在風險后,提倡在高風險情況下接種疫苗。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要求入境和/或出境旅客提供黃熱病疫苗接種證明是一國的特權。出于國際旅行目的,黃熱病疫苗的接種應記錄在國際疫苗接種或預防證書 (ICVP) 中;以及有記錄的接種一劑 WHO 批準的單劑黃熱病疫苗,賦予終身免疫力,應被視為有效。
鑒于黃熱病傳播的性質不斷演變,世衛組織建議會員國隨時了解世衛組織國際旅行與健康網站上提供的最新信息和指南。鼓勵地方衛生當局與世衛組織和其他相關利益攸關方密切合作,實施有效的黃熱病預防和控制措施,確保高危人群的安全和福祉。
世衛組織建議不要對美洲區域目前的黃熱病疫情實施旅行或貿易限制。鼓勵不斷努力教育旅行者采取預防措施,包括接種疫苗。
更多信息
- Centro Nacional de Epidemiologia, Prevención y Control de Enfermedades de Perú.Sala Situacional de Fiebre Amarilla.利馬:MINSA;2025 [2025 年 4 月 23 日引用]。可從:https://www.dge.gob.pe/sala-fiebre-amarilla/tablero.html。
- Instituto Nacional de Salud Colombia.Boletín Epidemiológico Semanal (BES) - Semana Epidemiológica 15 del 2025.波哥大:INS;2025. 可從:https://www.ins.gov.co/buscador-eventos/BoletinEpidemiologico/2025_Boletin_epidemiologico_semana_15.pdf。
- Instituto Nacional de Salud Colombia.Boletín Epidemiológico Semanal (BES) - Semana Epidemiológica 17 del 2025.波哥大:INS;2025. 可從:https://www.ins.gov.co/buscador-eventos/BoletinEpidemiologico/2025_Boletin_epidemiologico_semana_17.pdf.
- 泛美衛生組織。美洲區域的黃熱病:疫苗儲備庫存管理,2022 年 5 月 26 日。華盛頓特區:泛美衛生組織;2022. 可從:https://iris.paho.org/handle/10665.2/56045。
- 泛美衛生組織。黃熱病的控制:現場指南。華盛頓特區:泛美衛生組織;2005. 可從:https://www.paho.org/en/documents/control-yellow-fever-field-guide。
- 泛美衛生組織。黃熱病病毒感染的實驗室診斷。華盛頓特區:泛美衛生組織;2018. 可從:https://www.paho.org/en/documents/laboratory-diagnosis-yellow-fever-virus-infection。
- 泛美衛生組織。美洲區域黃熱病的臨床管理。健康服務的經驗和建議。華盛頓特區:泛美衛生組織;2023. 可從:https://iris.paho.org/handle/10665.2/57318。
- 泛美衛生組織。主題: 黃熱病。華盛頓特區:泛美衛生組織;2024 [2025 年 4 月 23 日引用]。可從:https://www.paho.org/en/topics/yellow-fever。
- 泛美衛生組織。黃熱病疫苗。華盛頓特區:泛美衛生組織;2024 [2025 年 4 月 20 日引用]。可從:https://www.paho.org/en/yellow-fever-vaccine。
-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旅行和健康 - 手冊。日內瓦:WHO;2012. 可從: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80472。
- 世界衛生組織。每周流行病學記錄 - 黃熱病疫苗:世衛組織關于使用分次劑量的立場 - 2017 年 6 月,疫苗和黃熱病疫苗接種的附錄 世衛組織:立場文件 - 2013 年 6 月。2017 年 6 月 23 日,第 92 年。第 25 期,2017,92,345-356。日內瓦:WHO;2017. 可從:https://iris.who.int/handle/10665/255748。
- 泛美衛生組織。2017 年特設虛擬 TAG 會議,疫苗可預防疾病技術咨詢小組第 2 次特設會議。2017 年 3 月 10 日。華盛頓特區:泛美衛生組織;2017. 可從:https://www.paho.org/en/documents/02-ad-hoc-tag-final-report-2017。
- 泛美衛生組織。美洲區域據稱可歸因于疫苗接種或免疫接種的事件監測手冊。華盛頓特區:泛美衛生組織;2021. 可從:https://iris.paho.org/handle/10665.2/55945。
- 泛美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流行病學更新。美洲區域的黃熱病,2025 年 4 月 24 日。華盛頓特區:泛美衛生組織/世衛組織;2025. 可從:https://www.paho.org/en/documents/epidemiological-update-yellow-fever-americas-region-24-april-2025。
- 世界衛生組織。黃熱病爆發工具箱。日內瓦:WHO;2025. 可從: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outbreak-toolkit/disease-outbreak-toolboxes/yellow-fever-outbreak-toolbox。
- 世界衛生組織。黃熱病的基本原理、監測和實驗室診斷。日內瓦:WHO;2024. 可從:https://openwho.org/infectiousdiseases/505324/Yellow+fever。
- 世界衛生組織。黃熱病實驗室手冊。日內瓦:WHO;2024. 可從: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84476。
- 泛美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黃熱病流行病學警報和最新情況。華盛頓特區:泛美衛生組織/世衛組織;2025. 可從:https://www.paho.org/en/epidemiological-alerts-and-updatesd%5Bmin%5D=&d%5Bmax%5D=&page=0&topic=40。
- 世界衛生組織。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準備和應對工具包:黃熱病。日內瓦:WHO;2024. 可從: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90064。
- 世界衛生組織。2030 年免疫議程: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的全球戰略。日內瓦:WHO;2020. 可從:https://www.who.int/teams/immunization-vaccines-and-biologicals/strategies/ia2030。
- 世界衛生組織。免疫分析和見解。日內瓦:WHO;2024. 可從:https://www.who.int/teams/immunization-vaccines-and-biologicals/immunization-analysis-and-insights/global-monitoring/immunization-coverage/who-unicef-estimates-of-national-immunization-coverage
可引用的參考文獻:世界衛生組織(2025 年 5 月 16 日)。疾病爆發新聞;美洲區域的黃熱病。見: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5-DON5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