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留尼汪島和馬約特島(2025-05-12)

2025-05-12 14:25 作者:世界衛生組織

疾病暴發新聞

基孔肯雅熱 - 留尼汪島和馬約特島

12 五月 2025

­

形勢概覽

自 2024 年 8 月以來,留尼汪島記錄了基孔肯雅病毒病的廣泛傳播,馬約特島的本地傳播病例也在增加。盡管基孔肯雅熱疫情和地方性傳播每年在世界上幾個國家和地區發生,但印度洋島嶼近二十年來沒有經歷過重大疫情。截至 2025 年 5 月 4 日,留尼汪島已報告了超過 47500 例病例和 12 例相關死亡,全島持續存在高傳播率。在馬約特島,發現了自 2005-2006 年以來的首例本地傳播病例,這引發了人們對類似大規模疫情的擔憂。已經實施了公共衛生應對措施,包括加強監測、病媒控制活動和新型有針對性的疫苗接種工作,以遏制疫情,但預計印度洋島嶼將進一步爆發活動。

情況描述

法國 留尼汪島

2024 年 8 月,法國留尼汪島地區衛生當局 (Agence régionale de santé, ARS) 報告了 3 例本地傳播的基孔肯雅熱病例。從 2024 年 8 月疫情暴發到 2025 年 5 月 4 日,該島累計報告了超過 47500 例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和超過 170000 例疑似基孔肯雅熱會診。從 2025 年初開始觀察到病例激增,每周病例數從 2024 年底的 30 例增加到 2025 年 3 月 10 日至 16 日(流行病學第 11 周)的 4000 例,表明增加了 100 倍以上。

該病的總體臨床表現總體較輕;然而,從 1 月 1 日至 5 月 4 日,已報告了 340 例住院病例。近一半 (43%) 的住院患者是 65 歲以上的成年人,大約 25% 是 6 個月以下的兒童。超過 95% 的住院患者至少有一個嚴重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合并癥、年齡組(65 歲以上和嬰兒)或懷孕。此外,74 名孕婦和 48 名 6 個月以下的嬰兒住院接受短期監測 (2-3 天)。

迄今為止,已報告了 66 例嚴重病例 (定義為至少有一個器官衰竭的病例)。其中包括 36 名 65 歲以上患有合并癥的成年人、7 名 65 歲以下患有合并癥的人和 23 名 3 個月以下的嬰兒。在疫情暴發過程中,3 月 9 日至 4 月 27 日(第 11-17 周)期間發生的 12 例 70 歲以上患有合并癥的人群死亡被歸類為與基孔肯雅熱有關,另有 28 例死亡病例目前正在接受基孔肯雅熱病例的調查,包括 1 例新生兒死亡。

累計病例數繼續增加,其中南部城市受病毒影響最大,尤其是 Le Tampon。迄今為止,所有城市都報告了病例。

留尼汪島上一次大規模疫情發生在 2005-2006 年,估計總病例數在 244 000 例至 300 000 多例之間。

2025 年 3 月,馬約特島 (2)、瓦利斯和富圖納 (1) 以及馬提尼克島 (1) 報告了因前往留尼汪島的旅行者而產生的輸入病例。

圖 1:2025 年 1 月 1 日至 4 月 27 日期間留尼汪島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數的流行病學曲線,按癥狀發作周劃分­Epi curve Chikungunya La Réunion

Mayotte, 法國

截至 2025 年 5 月 4 日,法國馬約特島 ARS 共報告了 116 例基孔肯雅熱病例,包括 29 例輸入病例、57 例本地獲得病例和 30 例正在調查的病例。3月5日,在該島東北部發現了首例輸入病例,隨后在多個社區報告了更多病例。這是自 2005-2006 年疫情暴發以來首次本地傳播的基孔肯雅熱病例,當時已導致約 7300 例病例。據報道,有 1 人住院,迄今無死亡病例。

流行病學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蚊媒病毒性疾病,可引起發熱和嚴重的關節疼痛。它是由核糖核酸 (RNA) 病毒引起的,該病毒屬于­Togaviridae­科的甲病毒屬。基孔肯雅熱病毒 (CHIKV) 通過受感染的雌性蚊子叮咬傳播給人類,最常見的是埃及伊蚊白紋伊蚊。這兩個物種還可以傳播其他病毒,包括登革熱和寨卡病毒。它們主要在白天叮咬,清晨和傍晚可能會出現活動高峰。

基孔肯雅熱的癥狀在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后 4 至 8 天(范圍 2-12 天)出現。大多數癥狀通常是自限性的,持續 2-7 天。該病的特點是突然發熱,經常伴有嚴重的關節疼痛。其他常見的體征和癥狀包括僵硬、關節炎、頭痛、疲勞和皮疹。關節疼痛通常使人虛弱,通常持續幾天,但可能會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由于感染個體的癥狀與其他蟲媒病毒感染的癥狀相似,因此在登革熱和其他蟲媒病毒也出現的地區,基孔肯雅熱可能會被誤診。

盡管大多數患者從感染中完全康復,但偶爾也有報道稱 CHIKV 感染會出現眼、心和神經系統并發癥。不同年齡段的患者患重病的風險更高,包括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感染感染或在出生后幾周內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以及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重癥患者需要住院治療,因為存在可能致命的器官損傷風險。

一旦一個人康復,現有證據表明他們很可能對未來的基孔肯雅熱感染產生免疫力。治療主要針對緩解癥狀,包括治療關節疼痛的鎮痛藥和退燒藥。在排除登革熱之前,不應使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體抗炎藥,以降低出血風險。目前尚無針對基孔肯雅熱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治療。

公共衛生應對

法國 留尼汪島

2025 年 1 月 13 日,留尼汪島啟動了公民安全組織 (ORSEC)­蟲媒病毒計劃的 3 級,表明流行病強度較低。這種情況在 3 月 14 日升級至 4 級,標志著中等強度的流行病。ORSEC 蟲媒病毒計劃是部門 ORSEC 計劃的特定子集,ORSEC 計劃是法國使用的綜合應急響應框架。它旨在對抗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病毒等蚊媒疾病。其目標包括確保蟲媒病毒的預防和監測、協調利益相關者以及確定干預方法。自啟動 ORSEC 蟲媒病毒計劃 4 級以來,留尼汪島地區公共衛生局已實施各種措施:

  1. 新生兒和嬰兒基孔肯雅熱嚴重病例的管理:­留尼汪大學醫院中心 (Centre Hospitalier Universitaire Sud Réunion) 的新生兒科、重癥監護室和兒科重癥監護室已經制定了一項管理兒童基孔肯雅熱嚴重病例的方案。這包括在 1 個月時由專業的新生兒科醫生或神經兒科醫生進行隨訪,并在發生腦炎或神經系統異常時安排額外的隨訪。
  2. 病媒控制措施:已經聘請了更多的病媒控制專家,以加強留尼汪島地區衛生當局的能力。此外,當地病媒控制小組增加了島上干預點的數量。蚊帳的采購工作正在進行中,包括為兒童和孕婦購買長效殺蟲蚊帳。
  3. 動員法國國家衛生儲備,以支持醫院病媒控制和重癥監護的人力資源能力:­通過其國家衛生保護區,法國動員了環境工程師和病媒控制專家來加強留尼汪島的病媒控制能力。預計會進一步動員衛生工作者支持島上的醫院。
  4. 疫苗接種:65 歲以下患有合并癥的成年人和暴露風險較高的專業群體(如病媒控制專業人員)接種疫苗。現階段不建議孕婦和 65 歲及以上的人接種疫苗。疫苗接種運動于 4 月 7 日開始。
  5. 醫院層面的緩解策略:為了減輕醫院基孔肯雅熱病例激增的影響,已經實施了不同的策略來提高收治容量并簡化患者流程。
    • 大學醫院中心前已搭建了一個分診帳篷,以便在基孔肯雅熱患者到達時識別他們,并將他們重定向到基孔肯雅熱特定的護理路徑。
    • 客房可提供額外的床位。
    • 已發布公共建議,以避免在非危急情況下前往急診科,并在前往急診科之前咨詢全科醫生或聯系緊急服務部門。

馬約特

  • 3 月 26 日,馬約特島縣在確認一例基孔肯雅熱本土病例后,啟動了 ORSEC 蟲媒病毒計劃的 2A 級。
  • 加強了病媒控制工作,包括有針對性地分發蚊帳和驅蟲劑,以及針對已確診病例進行殺蟲劑和殺幼蟲劑處理。
  • 衛生當局通過提高診斷和實驗室能力、加強院內監測以及實施感染預防措施來保護工作人員和患者,加強了醫院的能力。
  • 擴大了公眾意識運動,向社區通報預防措施和癥狀,并鼓勵對疑似病例進行早期醫療咨詢。

世衛組織的回應:

作為實施全球蟲媒病毒倡議的一部分,世衛組織正在與各國積極合作,加強其醫療保健和監測能力。世衛組織一直在支持各國;

  • 對可能疫情的準備和應對,包括衛生服務組織
  • 受影響國家通過發布指南和向國家當局提供流行病學監測材料和技術援助,實施有效的病媒綜合監測和控制
  • 提高實驗室能力,以便在整個區域實現及時準確的診斷和病例發現
  • 通過網絡研討會和進修課程向衛生和照護工作者提供臨床培訓 - 2025 年 5 月 7 日,世衛組織流行病信息網絡 (EPI-WIN) 舉辦了關于基孔肯雅熱的專門網絡研討會
  • 向正在經歷高規模疫情的國家派遣專家
  • 提供有關風險評估和風險溝通的建議。

­

WHO 風險評估

基孔肯雅熱病毒主要由伊蚊傳播,疾病的特點是突然發燒,經常伴有嚴重的關節疼痛和炎癥,這通常非常虛弱,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與感染相關的死亡可能發生,但通常很少見,發生在重度基孔肯雅熱患者中,據報道,基孔肯雅熱主要發生在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或出生時感染的嬰兒中。基孔肯雅熱病毒可引起大規模流行,尤其是在免疫學上未感染(以前未感染)的人群中引入時。這些疫情的發病率很高,對公共衛生系統進行監測、病例管理和鑒別實驗室診斷檢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區分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等蚊媒病毒共循環引起的疾病。基孔肯雅熱病毒也可從病毒血癥母親傳播給分娩過程中的新生兒,傳播給處理基孔肯雅熱病毒分離株或感染標本的實驗室工作人員,還可能通過輸血和血液制品或通過器官移植傳播。

基孔肯雅熱疫情記錄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的島嶼和國家/地區,有大量伊蚊屬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然而,2005-2007 年印度洋島嶼的大規模暴發的特點是白紋伊蚊的傳播增加,當時白紋伊蚊在留尼汪島和毛里求斯更為豐富,病毒突變增加了該媒介的傳播性。留尼汪島再次經歷了大規模的基孔肯雅熱疫情,馬約特島近 20 年來首次報告了本地傳播病例,表明病毒再次傳入。

基孔肯雅熱可由受感染的旅行者帶到新的地區,并可能在存在病媒和易感人群的情況下建立本地傳播。

當前疫情的影響取決于幾個因素,包括當前協調公共衛生應對和臨床管理的能力,以及蟲媒病毒易感人群的比例。這個易感人群包括由于以前沒有接觸過病毒而沒有免疫力的人,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過去 20 年一直沒有傳播。幼兒、老年人和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等既往健康狀況的人患嚴重疾病的風險更高。此外,生活在蚊子數量高和病媒控制措施不足地區的人們被感染的風險更大。有效的公共衛生策略,包括疫苗接種、病媒控制和社區教育,對于減少易感人群的比例和預防疫情至關重要。

在一些地區,缺乏醫療設施,地理交通受限,使人們難以獲得基本醫療保健。其他挑戰包括預防和控制的幾種基本用品短缺,缺乏用于實驗室診斷的試劑和消耗品,以及需要對現場團隊和衛生工作者進行再培訓。

留尼汪島報告了近二十年來的首次大規模疫情,馬約特島開始出現本土傳播,這表明可以預期印度洋島嶼將進一步爆發疫情,因為有足夠的免疫學上未接受過治療的人類和伊蚊媒介種群來維持人與蚊之間的傳播。

世衛組織的建議

世衛組織向所有國家重申加強以下工作的重要性:1)快速發現和管理病例的衛生保健能力,2)及時識別和確認病例的實驗室能力;3) 他們快速檢測發病率趨勢并實施控制措施的監測能力。由于鄰國可能出現病例,因此有必要通過積極的跨境協調和信息共享來密切監測該地區的情況。

世衛組織鼓勵各國發展和保持發現和確認病例、管理患者和實施社會溝通策略的能力,以獲得社區支持,以減少蚊媒的存在。這包括對醫護人員進行病例檢測和潛在并發癥的培訓和提醒,確定重癥的風險群體,確保適當的臨床管理,以及跟進病例以防止死亡。有針對性的綜合病媒監測和控制措施對于降低傳播率至關重要。

基孔肯雅熱可引起高發病率的大規模疫情,影響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幼稚人群,并可能給醫療保健系統造成沉重負擔。早期發現嚴重疾病進展并獲得適當的醫療護理是解決臨床并發癥和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預防工作高度集中在監測和控制以日間叮咬為主的伊蚊屬蚊子。為了防止蚊蟲叮咬,建議穿著盡量減少室內和室外皮膚接觸蚊子的衣服。驅蟲劑可以嚴格按照產品標簽說明涂抹在裸露的皮膚或衣服上。

目前,有幾種基孔肯雅熱疫苗已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和/或已被推薦用于多個國家的高危人群,但這些疫苗尚未廣泛使用。世衛組織和外部專家顧問正在全球基孔肯雅熱流行病學背景下審查疫苗試驗和上市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以便為可能的使用建議提供信息。

國家血液服務/當局應監測流行病學信息并加強血液警惕,以識別基孔肯雅熱病毒的任何潛在輸血傳播。應根據流行病學情況和風險評估采取適當的安全預防措施,以防止基孔肯雅熱病毒的輸血傳播。

目前沒有必要采取與國際交通和貿易相關的措施。

更多信息

可引用的參考文獻:世界衛生組織(2025 年 5 月 12 日)。疾病爆發新聞;­留尼汪島和馬約特島的基孔肯雅熱。見: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5-DON567

 

附件: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