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全球確診127905例猴痘,我國海關總署重要提醒

2025-03-06 15:11 來源: 光明網
文章圖片
世界衛生組織2025年2月27日宣布,猴痘疫情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截至2025年2月23日,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127905例確診病例,死亡病例為283例。
為防止猴痘疫情傳入我國,保護人民的健康安全,3月3日,海關總署發布關于防止猴痘疫情傳入我國的公告,公告內容如下:
來自猴痘疫情發生國家(地區)的人員,如接觸過猴痘病例或出現發熱、頭痛、背痛、肌痛、淋巴結腫大、皮疹和黏膜疹等癥狀,進境時應主動向海關申報,海關人員將按規定程序開展采樣檢測并采取相應的醫學措施。
該公告內容自發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6個月。其間對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新增的發生猴痘疫情的國家(地區)按本公告執行。
2023年9月20日起
我國宣布將猴痘納入
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
采取乙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什么是猴痘病毒?
如何預防?
1、猴痘病毒
猴痘(Mpox)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引起的一種罕見的、散發的、天花樣臨床表現的病毒性人畜共患傳染病。
­
2、傳播源和傳播途徑
感染動物和感染患者是猴痘傳染源,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皮膚侵入人體。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尤其是直接接觸了患者皰疹和破損皮膚。
­
1.主要感染的方式包括:
觸摸、親吻、性交/肛交等親密行為造成的粘膜或皮膚直接接觸;
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時造成的飛沫傳播;
一個或多個伴侶發生性關系的男男性行為人群是最常見的傳播途徑。
2.被猴痘病毒感染的動物咬傷、抓傷,食用感染動物肉時可能發生傳播。
3.猴痘病毒也可能會通過接觸污染物品被感染。
4.還可通過胎盤從孕婦傳播給胎兒。
3、潛伏期
一般是5-21天,多為6-13天。
4、流行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
感染猴痘后有什么癥狀­
任何部位皮疹(占80.8%)
發熱(59.2%)
全身性皮疹(47.5%)
生殖器皮疹(44.1%)
頭痛(31.0%)
任何部位淋巴結腫大(29.2%)
肌肉酸痛(28.2%)
全身淋巴結腫大(22.1%)
乏力(19.3%)
局部淋巴結腫大(18.9%)
咽喉痛(14.1%)
­
廣東疾控曾發布提醒:
預防感染猴痘
最主要的預防措施就是:
不要與有癥狀者密切接觸
普通居民感染猴痘病毒的風險低,居民不必過度驚慌。同樣建議積極了解猴痘預防知識,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個人防護。
猴痘人際傳播以男男性行為人群為主,在此建議男男同性性行為者積極了解猴痘防控知識,提升猴痘認知水平和防控意識,避免或減少高危行為并做好自我健康監測。
若發生高危行為、接觸高危人群或可疑動物后,出現皮疹、發熱、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應立即做好個人防護,及時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并告知醫生流行病學史。
廣州日報綜合自海關發布、央視新聞、廣州日報此前報道
來源:廣州日報

 

附件: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