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病毒病—烏干達(2025-02-01)

2025-02-05 10:05 作者:世界衛生組織

疾病暴發新聞

蘇丹病毒病—烏干達

1 二月 2025

­

形勢概覽

2025 年 1 月 30 日,烏干達衛生部在得到三個國家參比實驗室的確認后宣布暴發蘇丹病毒病疫情。該病例在1月20日至21日期間出現體征和癥狀,并于1月29日在坎帕拉國家轉診醫院死亡。 截至 2025 年 1 月 30 日,已確定 45 名接觸者,包括 34 名醫務工作者和 11 名家庭成員。 蘇丹病毒病與埃博拉病毒病同屬一科。它由蘇丹病毒 (SUDV) 引起。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在以往的疫情中,病死率高達 41% 至 70%。 在沒有獲得許可的疫苗和療法來預防和治療 SVD 的情況下,潛在嚴重公共衛生影響的風險很高。 早期支持性患者護理和治療可能會增加重癥患者的生存機會。

情況描述

2025 年 1 月 30 日,烏干達衛生部在得到三個國家參比實驗室的確認后宣布暴發蘇丹病毒病疫情。

確診病例是一名成年男護士,最初出現類似發燒的癥狀,并尋求傳統治療師和多個衛生機構的治療。

患者有高熱、胸痛和呼吸困難病史,癥狀在 1 月 20 日至 21 日之間出現,后來發展為身體多個部位不明原因的出血。病人出現多器官衰竭,并于 1 月 29 日在國家轉診醫院死亡。

經確認尸檢樣本為蘇丹病毒 (SUDV)。

到目前為止,已經確定了 45 名接觸者,包括 34 名醫護人員和 11 名家庭成員。

流行病學

蘇丹病毒病是一種病毒性出血熱病,與埃博拉病毒病同屬一科。它由蘇丹病毒 (SUDV) 引起。這是一種病死率高的嚴重疾病。其典型特征是急性發熱,伴有非特異性癥狀/體征(例如腹痛、厭食、疲勞、不適、肌痛、咽痛),通常在幾天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瀉,偶爾出現不同程度的皮疹。可能會出現呃逆。嚴重疾病可能包括出血表現(例如穿刺部位出血、瘀斑、瘀點、內臟積液)、腦病、休克/低血壓、多器官衰竭、感染孕婦自然流產。康復的個體可能會出現長時間的后遺癥(例如,關節痛、神經認知功能障礙、葡萄膜炎,有時隨后會形成白內障),并且臨床和亞臨床持續性感染可能發生在免疫特權區室(例如,CNS、眼睛、睪丸)。人際傳播通過直接接觸血液、其他體液、器官或受污染的表面和材料發生,風險從臨床體征開始,并隨著疾病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家庭成員、醫療保健提供者和與死者直接接觸的葬禮參與者尤其面臨風險。潛伏期為 2 至 21 天,但通常為 7-11 天。

公共衛生應對

衛生當局正在實施公共衛生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 衛生部已啟動事件管理小組,并向受影響地區派遣快速反應小組。衛生部團隊還列出了國家參考醫院的接觸者。
  • 坎帕拉和受災地區的區域緊急行動中心正在啟動。
  • 已確定對所有列出的接觸者進行隔離的設施。
  • 衛生部正在組織對患者進行安全和有尊嚴的埋葬。
  • 衛生部在其官方新聞聲明中向衛生工作者、地區領導和公眾提出了建議,以加強對疑似病例的檢測并實施適當的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
  • 衛生部設立了一條通報疑似病例的熱線。

世衛組織正在支持國家當局,包括:

  • 風險評估和調查。
  • 向衛生部提供運營、財政和技術支持,以確保迅速響應。
  • 促進獲得候選疫苗和治療方法

WHO 風險評估

蘇丹病毒病 (SVD) 是一種影響人類的嚴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蘇丹病毒 (SUDV) 于 1976 年 6 月在蘇丹南部首次被發現。從那時起,該病毒定期出現,到目前為止,在目前的一次之前,已經報告了 8 起由 SUDV 引起的疫情,其中 5 起在烏干達,3 起在蘇丹。在過去的疫情暴發中,SVD 的病死率從 41% 到 70% 不等。

SUDV 是地方性動物病,存在于該地區的動物宿主中。烏干達報告了 5 次 SVD 疫情(2000 年一次,2011 年一次,2012 年兩次,2022 年一次)。目前的疫情是烏干達的第六次 SVD 疫情。烏干達還報告了 2007 年本迪布焦病毒病疫情和 2019 年剛果民主共和國輸出的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烏干達最新的 SVD 疫情于 2023 年 1 月 11 日宣布結束。9 個地區共報告了 164 例病例,其中 77 例死亡。

烏干達在包括 SVD 在內的埃博拉疾病疫情方面有經驗,并已迅速采取必要行動。

在沒有獲得許可的疫苗和療法來預防和治療 SVD 的情況下,潛在嚴重公共衛生影響的風險很高。社區死亡、在私人設施和醫院以及其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及保護措施有限的傳統治療師那里對病人的護理,以及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的護理,都存在許多傳播鏈的高風險。目前正在開展調查,以確定疫情的范圍以及傳播到其他地區的可能性,以及現階段不能排除病例可能輸出到鄰國的可能性。

世衛組織的建議

有效的埃博拉疾病疫情(包括SVD)控制有賴于采取一攬子干預措施,包括病例管理、監測和接觸者追蹤、良好的實驗室服務、在衛生保健和社區環境中實施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安全和有尊嚴的埋葬以及社區參與和社會動員。社區參與是成功控制疫情的關鍵。提高對感染風險因素的認識和個人可以采取的預防措施是減少人類傳播的有效方法。

早期開始強化支持治療可增加生存機會。上述所有干預措施都需要在受影響地區徹底實施,以阻止傳播鏈并降低疾病死亡率。應建議受影響地區的病例、接觸者和出現符合病例定義的體征和癥狀的個人不要旅行,并在指定機構尋求早期護理,以提高其生存機會并限制傳播。

應加強與鄰國的合作,以協調報告機制、進行聯合調查并實時共享關鍵數據。周邊國家應加強準備活動,以便及早發現、隔離和治療病例。

一系列候選疫苗和療法正處于不同的開發階段。2022 年,世衛組織召集了專家審議,以審查候選產品的優先次序和試驗設計。一種候選疫苗和兩種候選療法(一種單克隆抗體和一種抗病毒藥物)已在該國上市,并將通過臨床試驗方案提供。

獲得埃博拉病毒病許可的兩種疫苗不會提供針對 SVD 的交叉保護,也不能在本次疫情中使用。

世衛組織根據當前疫情的現有信息,建議不要對前往烏干達的旅行和/或貿易采取任何限制。

更多信息

可引用的參考文獻:世界衛生組織(2025 年 2 月 1 日)。疾病爆發新聞;烏干達的蘇丹病毒病。見: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5-DON555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