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堡病毒病—盧旺達(2024-10-25)

2024-10-28 09:24 作者:世界衛生組織

疾病暴發新聞

馬爾堡病毒病—盧旺達

25 十月 2024

­

形勢概覽

截至 2024 年 10 月 24 日,盧旺達共報告了 64 例馬爾堡病毒病病例,包括 15 例死亡(病死率 (CFR) 為 23.4%)。在有可用數據的最初 62 例確診病例中,70% 為男性,48% 年齡在 30 至 39 歲之間。疫情暴發的前兩個流行病學周報告的新確診病例數最高,流行病學第 39 周(2024 年 9 月 23 日至 29 日)報告了 26 例病例,第 40 周(9 月 30 日至 10 月 6 日)報告了 23 例病例。隨后在第 41 周和第 42 周急劇下降,分別報告了 12 例和 1 例。 接觸者追蹤工作正在進行中,截至 2024 年 10 月 20 日,已有 1146 名接觸者正在接受隨訪。 根據疫情調查的現有最新情況,指示病例為一名 20 至 30 歲男性,具有與洞穴中蝙蝠接觸史。

情況描述

自 2024 年 10 月 18 日發布關于這一事件的上一次疾病暴發新聞以來,盧旺達于 10 月 23 日和 24 日又報告了兩例馬爾堡病毒病實驗室確診病例。新病例包括一名自疫情爆發以來一直在治療馬爾堡病毒病病例的醫護人員,以及一名與指示病例暴露地點有關的病例。兩位病例目前均處于隔離狀態并接受治療。截至 2024 年 10 月 24 日,共報告了 64 例確診病例,包括 15 例死亡 (病死率:23.4%)。除最近確診的病例外,最初確診的 62 例病例中有 70% 為男性,48% 為 30 至 39 歲的成年人。基加利兩家衛生機構的衛生工作者占確診病例的 82% 以上。大多數病例報告來自基加利市的三個地區。

疫情爆發的前兩個流行病學周報告的新確診病例數最高,流行病學第 39 周(2024 年 9 月 23 日至 29 日)報告了 26 例病例,第 40 周(9 月 30 日至 10 月 6 日)報告了 23 例病例。緊隨其后的是第 41 周(10 月 7 日至 13 日)和第 42 周(10 月 14 日至 20 日)急劇下降,分別報告了 12 例和 1 例。

自盧旺達政府于 9 月 27 日宣布疫情暴發以來,截至 10 月 23 日,已有 46 例確診病例康復,3 例病例正在指定的馬爾堡治療中心接受治療。自疫情開始以來報告的 62 例確診病例屬于一個主要集群,設有三個分支。截至 2024 年 10 月 24 日,共進行了 5074 次馬爾堡病毒檢測,盧旺達生物醫學中心每天檢測約 100-300 個樣本。

接觸者追蹤工作正在進行中,截至 2024 年 10 月 20 日,已有 1146 名接觸者正在接受隨訪。

世衛組織繼續支持盧旺達政府。在宣布疫情結束之前,必須繼續采取加強監測、接觸者追蹤和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

根據疫情調查的現有最新情況,指示病例為一名 20 至 30 歲男性,具有與洞穴中蝙蝠接觸史。初步的系統發育分析表明,與 2014 年東非 MVD 疫情中觀察到的­Orthomarburgvirus marburgense(馬爾堡病毒,MARV)的病毒序列具有密切的進化關系。1

圖 1.截至 2024 年 10 月 24 日,盧旺達按周報告情況劃分的馬爾堡病毒病病例數 (n=64)

MVD Epi 曲線

第 43 屆流行病學周尚未完成,因為它將于 2024 年 10 月 27 日結束。

流行病學

馬爾堡病毒病是一種可引起出血熱的高毒性疾病,臨床上與埃博拉病毒病相似。馬爾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都是絲狀病毒科(絲狀病毒)的成員。當人們與魯塞圖斯蝙蝠密切接觸時,就會感染馬爾堡病毒,魯塞圖斯蝙蝠是一種果蝠,可以攜帶馬爾堡病毒,經常在礦井或洞穴中發現。然后,馬爾堡病毒通過直接接觸(通過破損的皮膚或粘膜)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以及被這些體液污染的表面和材料(例如床上用品、衣服)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衛生工作者以前在治療疑似或確診馬爾堡病毒病患者時曾被感染。涉及直接接觸死者尸體的埋葬儀式也可能導致馬爾堡病毒的傳播。

潛伏期從 2 天到 21 天不等。馬爾堡病毒引起的疾病起病突然,表現為高熱、劇烈頭痛和嚴重不適。嚴重的水樣腹瀉、腹痛和痙攣、惡心和嘔吐可能在第 3 天開始。雖然并非所有病例都出現出血體征,但嚴重的出血表現可能在癥狀出現后 5 到 7 天內出現,致命病例通常有某種形式的出血,通常來自多個區域。在致命病例中,死亡最常發生在癥狀出現后 8 至 9 天內,通常之前會出現嚴重失血和休克。目前尚無批準的馬爾堡病毒病治療方法或疫苗。目前正在研究一些候選疫苗和治療方法。

此前,全球已報告了 17 起馬爾堡病毒病暴發。2023 年 2 月至 6 月期間,赤道幾內亞和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報告了最近的疫情。以前在非洲區域報告過馬爾堡病毒病暴發的其他國家包括安哥拉、剛果民主共和國、加納、幾內亞、肯尼亞、南非和烏干達。

公共衛生應對

  • 盧旺達政府正在世衛組織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協調應對工作。
  • 世衛組織派出了一個增援小組,在事件管理、流行病學、衛生行動、病例管理、感染預防和控制、衛生物流、治療和疫苗研究以及合作伙伴協調等職能方面支持國內應對工作。
  • 10月19日至20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博士訪問了基加利,會見了參與國家應對工作的國家當局和世衛組織工作人員。
  • 世衛組織不斷與其病毒性出血熱合作中心和其他參比實驗室和合作伙伴合作,以支持盧旺達評估實驗室檢測性能。
  • 世衛組織通過分享技術指導和規程以建立國家規劃,并支持盧旺達衛生部的實施工作,支持政府為康復患者制定規劃。
  • 世衛組織、盧旺達政府和合作伙伴啟動了馬爾堡治療臨床試驗,目前正在招募患者。
  • 世衛組織及其合作伙伴支持衛生部制定和最終確定根據世衛組織 IPC 指南改編的馬爾堡病毒病國家感染預防和控制 (IPC) 操作指南。該操作指南以及 IPC 標準操作程序正在迅速傳播到所有衛生機構。
  • 世衛組織支持衛生部加強隔離地點的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
  • 世衛組織向盧旺達和風險國家的公共衛生當局提供了技術咨詢,內容涉及實施循證和基于風險的衛生措施;加強入境口岸和跨境的檢測、報告和管理能力;和旅行建議。
  • 世衛組織發布了關于絲狀病毒病疫情的邊境衛生和入境點注意事項的臨時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包括但不限于盧旺達目前的馬爾堡病毒病疫情。
  • 世衛組織還發表了一份聲明,建議在持續的馬爾堡病毒病疫情背景下,不要采取任何旅行限制措施,也反對對盧旺達采取任何貿易限制
  • 世衛組織正在周邊國家提供支持,以評估周邊國家內衛生保健設施、入境點和邊境社區的準備情況,特別是對盧旺達邊境地區進行風險測繪。
  • 世衛組織正在傳染病、重癥監護室和護理以及衛生后勤和 WASH 方面的臨床專家的直接支持下支持馬爾馬爾病毒病治療中心。

WHO 風險評估

馬爾堡病毒病 (MVD) 由引起埃博拉病毒病的同一病毒家族(絲狀病毒科)引起。馬爾堡病毒病是一種與高 CFR (24-88%) 相關的易流行疾病。在疾病的早期,馬爾堡病毒病很難與其他傳染病區分開來,例如瘧疾、傷寒、志賀菌病、腦膜炎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熱。流行病學特征有助于區分病毒性出血熱(包括蝙蝠、洞穴或采礦史),實驗室檢查對于確診很重要。

報告了 64 例確診病例,這是迄今為止報告的第三大馬爾堡病毒病疫情,82% 的確診病例報告為醫護人員。如果不及早控制,這種疾病的醫療保健相關感染(也稱為醫院感染)會導致進一步傳播。對所有進入衛生機構的人員進行篩查以及住院監測以及時識別、隔離和通知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此外,還要求識別、列出所有接觸者并進行日常隨訪。

根據疫情調查,包括對衛生機構的記錄審查、流行病學數據的審查、血清學和基因組測序以及環境和動物檢測,據報道,疫情的來源是人畜共患疾病,與在果蝠居住的洞穴中的暴露有關。然而,世衛組織仍不清楚病例出現癥狀的日期。

9 月 30 日,世衛組織將此次疫情的風險評估為國家層面非常高、區域層面高和全球層面較低。但是,根據疫情的演變和正在進行的調查,該風險評估可能會有所修訂。馬爾堡病毒病不易傳播(即在大多數情況下,它需要接觸出現癥狀的病人的體液或被這些液體污染的表面)。此外,還正在采取公共衛生措施,包括對設施和社區進行主動監測、檢測疑似病例、隔離和治療病例以及追蹤接觸者。

世衛組織的建議

馬爾堡病毒病疫情控制依賴于使用一系列干預措施,包括及時隔離和病例管理;監測包括主動病例搜索、病例調查和接觸者追蹤;實驗室服務;感染預防和控制,包括及時、安全和有尊嚴地埋葬;和社會動員 – 社區參與是成功控制馬爾堡病毒病疫情的關鍵。提高對馬爾堡病毒感染風險因素的認識以及個人可以采取的保護措施是減少人類傳播的有效方法。世衛組織建議采取以下降低風險措施,作為減少病毒病在醫療機構和社區傳播的有效方法:

  • 為了減少人類感染和死亡,必須提高社區對馬爾堡病毒感染風險因素的認識,特別是人際傳播的風險因素,以及個人可以采取的保護措施來盡量減少與病毒的接觸。這包括鼓勵任何有癥狀的人立即到衛生機構或指定的治療中心尋求護理,以降低社區傳播的風險并提高他們的康復機會。
  • 降低因長期暴露于果蝠群落居住的礦井或洞穴而引起的蝙蝠與人傳播的風險。在果蝠群落居住的礦井或洞穴中參觀或工作的人應佩戴手套和其他適當的防護服(包括口罩)。
  • 應在所有受影響地區加強監測活動,包括廣泛傳播馬爾堡病毒病病例定義,包括接觸者追蹤和主動發現病例。
  • 患者護理活動應在清潔衛生的環境中進行,以促進與預防和控制衛生保健相關感染 (HAI) 相關的實踐,如衛生保健中的基本環境衛生標準中所述。醫療機構應提供安全飲用水、充足的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基礎設施和服務。有關建議和改進的詳細信息,請遵循­WASH FIT 實施包
  • 應在社區實施管理社區中已故個人的綜合戰略。應該進行安全和有尊嚴的葬禮,并有強大的社區參與。
  • 應實施快速定性評估以收集社會行為數據,然后利用這些數據來指導應對。
  • 電話知識、態度和實踐 (KAP) 調查和其他調查的結果應納入應對策略和干預措施。
  • 需要維持對所有疑似病例進行及時的實驗室檢測,并通過可靠的樣本運輸系統提供支持。
  • 應加強入境口岸和報告病毒病病例的邊境地區和機上交通工具的社區的邊境衛生準備和應對能力,并應根據世衛組織關于邊境衛生注意事項和絲狀病毒病疫情入境點的臨時指導,向旅行者提供公共衛生建議。
  • 世衛組織鼓勵所有國家將馬爾堡病毒檢測呈陽性的第一批樣本和一部分陰性樣本送交世衛組織合作中心或區域參比實驗室進行實驗室間比較。
  • 世衛組織建議系統地收集疑似和確診馬爾堡病毒病病例的臨床數據,以提高對臨床病程以及不良結局的直接原因和危險因素的有限了解。這可以通過向 WHO 病毒性出血熱全球臨床平臺提供匿名數據來實現。
  • 世衛組織建議所有馬爾堡病毒病患者在治療中心接受整體護理,包括優化的支持性護理,包括重癥監護和心理健康服務,該中心旨在提供最佳患者護理和以患者為中心的體驗,并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如單向患者和工作人員流動以及 WASH 服務。

根據目前的風險評估,世衛組織建議不要對盧旺達采取任何旅行限制或任何貿易限制。有關更多信息,請參閱世衛組織關于盧旺達馬爾堡病毒病疫情的國際交通建議

更多信息

[1]­Biedenkopf, N., Bukreyev, A., Chandran, K., Di Paola, N., Formenty, P. B. H., Griffiths, A., Hume, A. J., Mühlberger, E., Netesov, S. V., Palacios, G., Pawęska, J. T., Smither, S., Takada, A., Wahl, V., & Kuhn, J. H. (2024).ICTV 病毒分類學概況:絲狀病毒科 2024,普通病毒學雜志 105,001955

可引用的參考文獻:世界衛生組織(2024 年 10 月 25 日)。疾病爆發新聞;盧旺達的馬爾堡病毒病。見: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4-DON541


    ­

 

附件: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