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發現今年首例猴痘病例猴痘新變異株要來了嗎

2024-08-20 16:03 來源: 央廣網
文章圖片
央廣網北京8月19日消息(記者 雷妍)猴痘疫情已在非洲肆虐。8月13日,非洲疾控中心宣布猴痘疫情為非洲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并呼吁非洲各國采取緊急行動,避免猴痘疫情在非洲大陸持續蔓延。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報告猴痘病例數超1.56萬例,已超過去年病例總數。
猴痘疫情再次引發全球關注
8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由于非洲多國猴痘疫情不斷升級,發布最高級別警報“全球衛生緊急事件”,并警告稱這新一波疫情最終可能會再次跨越國界蔓延至全球。
8月16日,瑞典宣布確診非洲以外首例新型毒株的猴痘病例,該病例此前曾前往非洲。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歐盟出現散發猴痘病例的風險級別從“低”上調至“中等”,并要求歐洲國家對來自受疫情影響地區的旅客保持高度警惕。
8月19日,菲律賓衛生部宣布發現該國首例猴痘確診病例。據媒體報道,該病例是一名33歲的菲律賓男性公民,無出國旅行史。此人在當地時間18日因出現發燒癥狀前往醫院就診。
婦女和15歲以下兒童受影響最大
這并不是世界衛生組織第一次就猴痘疫情發布“全球衛生緊急事件”警報。此前一次從2022年7月持續到2023年5月,影響了116個國家的近10萬人,主要感染人群是男同性戀和雙性戀男性。
而此次披露的數據卻顯示出了不同。與此前猴痘疫情相比,此次受影響最大人群是婦女和15歲以下兒童。兒童占病例人數的70%以上,占死亡人數的85%,兒童的致死率是成人的四倍。
對此,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塔里克·賈薩雷維奇認為,這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他們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此前也沒有接觸過這種病毒;在擁擠的環境中與可能患病的家庭成員有密切接觸。“兒童的免疫系統不發達。雖然這些因素促使其易感,但需要更多研究來充分理解為什么兒童在剛果(金)受到如此不成比例的影響。”賈薩雷維奇表示,世衛組織已經制定了一項計劃,以更好了解疾病在家庭和社區的傳播情況。
海關總署發布公告 防止猴痘傳入我國
為防止猴痘疫情傳入我國,海關總署于8月15日發布《關于防止猴痘疫情傳入我國的公告》。
該公告指出,來自猴痘疫情發生國家(地區)的人員,如接觸過猴痘病例或出現發熱、頭痛、背痛、肌痛、淋巴結腫大、皮疹和黏膜疹等癥狀,入境時應主動向海關申報,海關人員將按規定程序采取醫學措施并開展采樣檢測。
來自猴痘疫情發生國家(地區)且被污染或有被污染可能的交通運輸工具、集裝箱、貨物、物品,應按規定程序實施衛生處理。期間對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新增的發生猴痘疫情的國家和地區按該公告執行。
我國對猴痘采取乙類傳染病防控措施
自去年9月20日起,我國宣布將猴痘納入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采取乙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國家疾控局此前已有相關解讀。
猴痘病毒主要經黏膜和破損皮膚侵入人體,通過直接接觸病例的病變皮膚或黏膜傳播,也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長時間近距離吸入病例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及其它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感染傳播。
感染猴痘病毒后,潛伏期為5~21天,多為6~13天。初期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癥狀,之后可發展為面部和身體大范圍皮疹。多數感染者會在幾周內康復,但也有感染者病情嚴重甚至死亡。
人群對猴痘病毒普遍易感,接種過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
預防可能的感染,首先要避免與健康狀況不明的人員發生性行為。出境旅游人員,要關注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觸嚙齒類、靈長類等動物。如果發生了高危行為,應做好自我健康監測21天,且不要再與他人密切接觸,出現皮疹、皰疹、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相關行為史。 如家人、朋友確診猴痘,要注意個人防護,不要與患者密切接觸,同時避免接觸患者使用過的衣服、床上用品、毛巾和其他生活用品,避免共用衛生間,并做到勤洗手、勤通風。

 

附件:
責編:陳丹丹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