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對此分析稱,從全球范圍來看,新冠感染波動都呈現以半年為一周期的交替,并逐漸成為我國階段性流行的呼吸道疾病。
人們對身邊新冠陽性增多的感受與流行病學數據表現是一致的。根據中國疾控中心8月8日發布的2024年7月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夏季流感等病毒感染占比下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有所上升,占比升高。
世衛組織提示:關注新冠感染異常增多
世衛組織流行病和大流行病防范與預防部門代理主任瑪麗亞·范克爾克霍夫8月6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記者會上警告,來自80多個國家的數據顯示,感染新冠主要病原體、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2型(SARS-CoV-2)的人數近來持續增多。
據海外媒體報道,衛生機構可根據廢水監測數據分析病毒傳播狀況,提前兩到三周預測收治新冠感染者的醫院病床緊張程度。按照范克爾克霍夫的說法,廢水監測數據顯示,SARS-CoV-2的傳播速度“是已上報情況的2至20倍”。新冠病毒在夏季有如此高的傳播率并不尋常,其他呼吸系統病毒一般在寒冷季節肆虐。
據法新社報道,目前全球范圍內新冠陽性檢出率略超10%,歐洲地區的新冠陽性檢出率略超20%。范克爾克霍夫提醒道:“新冠仍未遠離我們。”她擔心,鑒于當前疫苗的低接種率和病毒的高傳播率,如果出現更厲害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高危人群感染后出現重癥的風險“巨大”。
世衛組織呼吁,國際社會應關注夏季新冠感染異常增多情況,建議為最高危人群接種新冠疫苗。
我國近期新冠陽性率有所上升
數據顯示,全國范圍內流感樣病例新冠病毒陽性率有所上升,從7月1日-7月7日的8.9%持續上升至7月22日-7月28日的18.7%,主要流行株均為奧密克戎變異株,我國主要以JN.1系列變異株和XDV系列變異株為主。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監測平臺對新冠奧密克戎毒株的變異與波動監測顯示,自6月上旬起逐漸檢出新冠XDV.1和KP.2變異株后,XDV.1的比例已經逐漸上升至40%-50%,但是這些變異株未引起重癥病例的升高。
中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本輪7月疫情上升階段新增重癥病例為203例,重癥人數較今年2月及3月新冠病例上升階段未見明顯上升。

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李侗曾表示,JN.1及其亞分支以及XDV及其亞分支,這兩種病毒的傳染性和致病力與此前相比沒有顯著變化,患者臨床表現也保持一致。
廣東本輪新冠感染年輕人癥狀更明顯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公布的2024年6月和7月全省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6月份廣東新冠病毒感染發病數為8246,7月份為18384,增加了1萬余病例。
不過作為廣東兒童流感樣病例監測的哨點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科主任醫師印根權表示,目前門診并未發現兒童新冠感染有增多的跡象。
大規模呼吸疾病流行病預測預警與醫學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實驗室聯合主任韓子天教授認為:“觀察看來,這是新冠感染的正常起峰,沒有太大的變化,不用擔心。”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顏文森介紹:“最近門診偶爾能碰到新冠患者,癥狀比較輕,以年輕人為主,多數出現咽痛、發熱、肌肉酸痛等癥狀。而且病例往往是散發,沒有明顯的家庭聚集性。這也說明病毒傳染性弱了。”
廣州新市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楊建民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幅度增加屬于階段性波動,在可控范圍之內。本次感染癥狀分人群,年輕人會有輕微疼痛、發燒癥狀;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呼吸道癥狀反而不明顯,主要表現為發燒、肺部有大片狀陰影,需要早發現早治療。
夏季新冠感染為何異常增多?
瑪麗亞·范克爾克霍夫表示,對于呼吸道病毒來說,在北半球的夏季出現如此高的感染循環率是非典型的,因為呼吸道病毒往往主要在寒冷的氣溫下傳播。
“氣候對于流感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傳播影響較大,存在明顯的季節性。但從已有數據來看,氣候對新冠病毒的傳播影響較小,并沒有一個明顯的季節性。”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說。
在他看來,新冠病毒在夏季仍有較高傳播率可能受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病毒變異、個人防控措施放松、室內環境等因素影響。“夏季通常有更多的社交活動和旅行,增加病毒傳播機會。天氣炎熱等原因可能導致人們對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有所放松。一些室內場所因為炎熱封閉時間延長、通風較差,進一步增加了傳播風險。”
他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體內的抗體水平會逐漸降低,可能導致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下降。暑假期間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以及環境、個人免疫狀況等因素,也可能影響新冠病毒的傳播。

本輪新冠感染會不會產生嚴重影響?
此次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雖在7月處于上升階段,但多位醫療業內人士和專家稱,據觀察看來,這是新冠感染的正常起峰,公眾不用擔心。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根據整體趨勢,此次感染整體就診人數相較于去年秋冬季高峰還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不會對當前的醫療資源和人群造成嚴重的疾病負擔。

北京兒童醫院門診部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門診未出現大量感染患者,公眾可按需正常就診,不必過度恐慌。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難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介紹,近期新冠感染者涵蓋了兒童、中青壯年及老年人等各個年齡段,分布相對分散。不過,由于中青壯年群體在外界活動更為頻繁,感染風險相對較高,確診人數也相應較多。感染者的癥狀普遍表現為發熱、咳嗽及咽喉痛等,與以往相比并無顯著差異,也未出現癥狀明顯加重的情況。
彭劼建議公眾在外出時應盡量佩戴口罩,特別是在地鐵等人流密集且通風條件不佳的封閉空間,佩戴口罩尤為重要。此外,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保持室內通風等,也非常重要。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國新聞網、中國商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每日經濟新聞、南方都市報、華山感染微信公號等)
附件:
責編:陳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