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
慢阻肺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續存在的呼吸系統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是導致慢性呼吸衰竭及慢性肺心病的常見病因之一,多發于40歲以上人群,一般以慢性咳嗽、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為主要癥狀。
慢阻肺的病因
內因:免疫力低下,氣道高反應性,遺傳因素等。
外因:吸煙,物理化學因素如污染的空氣、煙霧、過敏原等刺激,致病菌感染等。
慢阻肺的癥狀
癥狀
表現為慢性咳嗽,以晨間咳嗽及夜間陣咳或排痰為主,咳白色黏液或漿液性泡沫痰,急性加重期咳膿性痰,胸悶氣短或呼吸困難,急性加重期患者可出現喘息癥狀?砂橄、焦慮、食欲減退等癥狀。
體征
視診:出現桶狀胸,淺快呼吸,嚴重者可出現縮唇呼吸。
觸診:雙側語顫減弱。
叩診:出現肺部過清音、心濁音界縮小、肺下界與肝濁音下降。
聽診聞及呼吸音減弱,呼氣延長,部分患者聞及干、濕啰音。
慢阻肺的危害
并發癥
慢阻肺易引起自發性氣胸、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等并發癥。
其它影響
呼吸困難引起缺氧,會導致全身軟弱乏力,影響日常生活。
導致呼吸肌肉萎縮、骨質疏松。
通氣功能降低,影響患者夜間睡眠質量。
慢阻肺的診斷
肺功能檢查
判斷持續氣流受限的主要客觀指標。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后FEV1/FVC<70%可確認存在持續性氣流受限。肺總量、功能殘氣量、殘氣量升高,肺活量降低,提示存在肺部過度充氣。
胸部X線檢查
可出現肺紋理增粗、紊亂,也可出現肺氣腫。
胸部CT檢查
出現慢阻肺小氣道病變、肺氣腫及并發癥的表現。
動脈血氣分析
可見氧分壓下降、二氧化碳分壓升高,酸堿平衡紊亂。
痰培養
可培養出致病菌,用于針對性用藥。
慢阻肺的治療
慢阻肺治療方式以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為主,較少采用手術治療。
氧療
穩定期采取家庭氧療,為持續低流量給氧(1.0L/min-2.0L/min)。急性期住院治療,鼻導管給濃度為28%~30%的氧氣。
穩定期藥物治療
①擴張支氣管:β2受體激動劑、抗膽堿劑等。
②減輕氣道阻塞:如沙美特羅等;
③祛痰:鹽酸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等。
④酌情使用頭孢類或大環內酯類藥物。
急性加重期藥物治療
①擴張支氣管:β2受體激動劑、抗膽堿劑等;
②減輕氣道阻塞:如沙美特羅等;
③祛痰:鹽酸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等;
④積極選用抗生素治療。
其他治療
機械通氣:如血氧飽和度持續下降,呼吸氣促大于30次/分,有出現呼吸衰竭跡象,需要盡快使用呼吸機。
一般治療:及時補液和電解質,防止出現水、電解質紊亂,補充營養,及時治療基礎病。
慢阻肺的保健
戒煙:包括二手煙在內。
康復訓練:縮唇呼吸、腹式呼吸。
預防接種:接種流感疫苗以及肺炎球菌疫苗。
慢阻肺的飲食
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在平時的保養。一般在急性發作期或者合并有呼吸道感染,肺心病等情況下,要進行規范的治療。平時要注意嚴格戒煙。飲食上要注意清淡飲食,避免辛辣食物導致上火,誘發呼吸道感染。還要注意高蛋白飲食,注意膳食的營養,加強機體抵抗能力,避免呼吸道感染的反復發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