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可病毒疹

2024-06-01 13:37

埃可病毒疹

埃可病毒疹(ECHO virus eruption)是因埃可病毒引起的發疹性疾病,兒童多發,皮損類型多樣,常見有丘疹、斑疹、斑丘疹、瘀點、瘀斑、水皰等。本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
英文名稱:ECHO virus eruption
遺傳性:不會遺傳
就診科室:感染性疾病科、皮膚科
發病部位:全身
常見癥狀:發熱、丘疹、斑疹、斑丘疹、瘀點、瘀斑、水皰、咽痛、流涕、腹瀉
主要病因:埃可病毒感染引起
檢查項目:體格檢查、血常規檢查、病毒分離檢測、血清學檢查
重要提醒:本病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并發多系統、器官病變,嚴重時甚至危害機體健康,建議積極就醫,以避免不良情況發生。

流行病學
傳染性
埃可病毒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
發病率
目前尚無權威、準確的相關流行病學數據。
好發人群
本病多見于兒童。
好發季節
本病在夏秋季節好發。

病因
總述
埃可病毒疹是因埃可病毒感染引起。埃可病毒系人腸道致細胞病變孤兒病毒的縮寫,是RNA病毒,可分為34個血清型,體積極小,通常暫時性寄生于人類的小腸中。當出現機體免疫力低下或病毒毒力增強時,可能導致發病。

癥狀
總述
埃可病毒疹的皮損類型多樣,常見有丘疹、斑疹、斑丘疹、瘀點、瘀斑、水皰等,但不同的血清型,其臨床表現存在差異。
典型癥狀
皮疹類型與病毒血清型的關系不確定,相關皮膚表現如下:
1、埃可病毒2
在發熱時可出現紅色、銅紅色的丘疹,似風疹樣發疹,初在腹部、腰部,然后蔓延到軀干、頸部。還可有咽痛、流涕、淋巴結腫大等表現。
2、埃可病毒4
發熱時在頰部、軀干及掌跖等部位發生橙紅色或紫紅色斑疹或瘀斑,部分患者可出現風疹樣發疹,亦有少數患者可出現水皰。
3、埃可病毒9
起病急劇,可有頭痛、咽痛、腹痛、惡心,但一般無腹瀉,發病1~2天后,可依次在面部、頸部、軀干、四肢伸側及掌跖等部位出現淡紅色斑丘疹、風疹樣或麻疹樣發疹,有時可有瘀點或瘀斑,在臼齒對面的頰黏膜亦可發生白色或淡灰色小點,在舌部也可發生水皰或小潰瘍。發疹時體溫上升,皮疹可反復成批出現,淋巴結腫大,有時出現暫時性輕度的肌肉無力。
4、埃可病毒16
可引起波士頓疹。潛伏期3~8天,初起有發熱、頭痛、咽喉痛、肌肉酸痛及眼部燒灼感等癥狀,成人的全身癥狀較兒童為重。經1~2天后,體溫下降,出現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多散在分布,但亦可數目很多,甚至互相融合,嚴重病例可出現麻疹樣發疹,甚至水皰性皮疹。主要發生于面部、胸背部,然后延及四肢及掌、跖,甚至全身。50%患者于咽喉、齒齦或頰黏膜可發生散在性紅色小點或黃白色糜爛面。皮疹經2~3周后自然消退。
5、其他
(1)埃可病毒5:在發病2~3天出現淡紅色丘疹,在臀部及四肢皮疹較密集,在面部及軀干則稀疏散在。
(2)埃可病毒7:在發熱時于軀干部出現斑丘疹及瘀斑。
(3)埃可病毒11:常無發熱,全身可發生斑丘疹、水皰或多形性紅斑,還常有枕部淋巴結腫大、輕度呼吸道癥狀及腹瀉不適。
(4)埃可病毒18:全身發生斑丘疹。
(5)埃可病毒19:在發病2~3天,于面、頸及軀干上部出現斑丘疹,有時融合成片,約經5天后消退。
(6)埃可病毒25:在發熱或熱退時,面部、四肢及全身發生斑丘疹或水皰。
(7)埃可病毒11、19:引起紫糠性皮疹。
(8)埃可病毒6、11、25:引起斑丘疹性皮疹。
(9)埃可病毒23、32:引起毛細血管擴張性斑狀損害。

并發癥
埃可病毒感染除引起皮疹之外,還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胃腸道及呼吸道等多種病變,如咽炎、鼻炎、腦膜炎、腸炎等。

檢查
預計檢查
當出現發熱和丘疹、斑丘疹等各種皮疹表現時,應及時就醫。醫生首先會進行體格檢查,以了解機體一般情況,之后可能會建議行血常規檢查、病毒分離檢測、血清學檢查來幫助明確診斷。
體格檢查
1、視診
首先觀察患者的一般狀態,以了解患者面容、精神狀態、意識有無異常;之后會觀察皮疹的顏色、大小、數目、形態、分布及發病部位等情況,同時注意有無潰瘍、糜爛、結痂等異常皮膚表現。
2、觸診
主要檢查皮疹的質地、活動度、有無觸痛,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結腫大等情況。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
通過觀察血細胞數量變化來明確感染的情況,本病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多正常。
2、病毒分離檢測
醫生會取咽拭子、腦脊液、血液、糞便等標本,進行分離培養,對本病的診斷和鑒別有重要意義。
3、血清學檢查
檢查可發現特異性中和抗體,對疾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

診斷
診斷原則
根據患者發熱、皮疹、腹瀉等臨床表現,再結合體格檢查、病毒分離檢測、血清學檢查等檢查結果,通常不難診斷。
鑒別診斷
本病有時還需與麻疹、風疹、猩紅熱、幼兒急疹、手足口病等疾病相鑒別,通過病原學檢查等實驗室檢查結果,鑒別通常不難。

治療
治療原則
本病尚無特殊療法,以對癥處理、支持療法為主要治療措施。通常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個體化診療方案。
一般治療
1、充分休息,避免勞累,保證足夠睡眠。
2、定期對患者的日常用品和休息環境進行消毒。
3、注意皮膚清潔,避免皮膚損害繼發感染。
4、合理飲食,存在口腔潰瘍等病變,酌情給予營養豐富、清淡、流質飲食。
5、腹瀉嚴重時,可進行靜脈補液,以維持機體水、電解質酸解平衡。
6、發熱患者可適當給予冷敷和溫水擦浴等方法進行物理降溫。
藥物治療
本病無特效治療藥物,通常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合適的藥物進行對癥處理。
1、長期發熱患者,可酌情使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控退熱。
2、腹瀉嚴重患者可適當使用止瀉藥。
3、有時還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等藥物,以促進皮損恢復。
4、嚴重感染者,靜脈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可能有一定的療效。
相關藥品
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爐甘石洗劑、人血丙種球蛋白
手術治療
本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治療周期
治療周期受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方案、治療時機、個人體質等因素影響,可存在個體差異。
治療費用
治療費用存在明顯個體差異,具體費用與所選的醫院、治療方案、醫保政策等有關。

預后
一般預后
經過積極合理的治療后,多數患者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病情可逐漸好轉,機體可逐漸恢復,一般預后良好。
危害性
1、本病可出現多種類型的皮損,若位于皮膚暴露部位,可能會影響美觀。
2、如不及時治療,部分患者可能會并發多種疾病,威脅機體健康。
治愈性
經過合理、規范的治療后,多數患者的癥狀可緩解、減輕,機體情況逐漸好轉。
日常
總述
日常規律作息,注意個人衛生,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并注意適當隔離,防止發生疾病傳播。
用藥護理
嚴格遵循醫囑用藥,同時學習藥物的正確用法,不可擅自停藥或濫用其他藥物,以防發生不良情況。用藥時還應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有異常要及時告知醫生,并進行相關處理。
生活管理
1、適當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外出時可戴口罩,以防疾病傳播。
2、充分休息,保持室內清潔,定期開窗通風,維持空氣流通。
3、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勤洗手,保持皮膚清潔。
4、注意口腔衛生,飯后可用淡鹽水或生理鹽水漱口,低齡患兒可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
5、及時給患兒修剪指甲,或者包裹雙手,避免患兒自己抓破皮疹。
6、患者穿過的衣服單獨清洗和消毒,放在太陽下暴曬。
7、患者使用的餐具、洗漱用品定期進行消毒。
8、發熱患者可穿著舒適、吸汗的棉質衣服,出汗后及時更換,防止著涼。
飲食
飲食調理
患病期間患者的飲食宜清淡,避免攝入油膩、刺激性食物,同時要保證營養均衡。
飲食建議
1、哺乳期的嬰幼兒,恢復期間建議母乳喂養,以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對于已經添加輔食或者可自行進食的患兒,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食營養豐富、搭配合理的食物。
2、適量補充含有優質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雞肉、魚肉、瘦肉等,豐富的蛋白質可增強體質,促進機體恢復。
3、可適當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如蘋果、橙子、獼猴桃、芹菜、胡蘿卜等。
飲食禁忌
1、避免攝入咖啡、可樂等刺激性飲料。
2、忌食海鮮類食物。
3、忌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蔥、姜、蒜等。
4、忌食油膩、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雞、燒烤等。

預防
預防措施
本病病因明確是可以進行預防的,具體措施如下:
1、疾病流行時期應少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必要時戴好口罩。
2、避免接觸已經感染埃可病毒的患者。
3、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以防病從口入。
4、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定期進行消毒。

就醫指南
門診指征
1、皮膚出現丘疹、斑疹、斑丘疹、瘀斑、水皰等損害;
2、皮疹長期、持續存在且不斷加重;
3、伴發熱、咽痛、腹瀉等癥狀;
4、伴淋巴結腫大等體征;
5、出現其它嚴重、持續或進展性癥狀、體征。
就診科室
出現丘疹、斑疹、瘀斑、水皰等皮膚損害時,可先去皮膚科就診,明確診斷后,可轉診感染性疾病科。

 

責編:江湖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