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全球形勢(2024-05-30)

2024-05-31 11:33 作者:世衛組織

登革熱 - 全球形勢

30 五月 2024
截至2024年4月30日,2024年已向世衛組織報告的登革熱病例超過760萬例,包括340萬例確診病例、1.6萬多例重癥病例和3000多例死亡病例。雖然過去五年全球報告的登革熱病例大幅增加,但這種增長在美洲區域尤為明顯,截至2024年4月底,該區域的病例數已超過700萬例,超過了2023年460萬例的年度高點。目前,有90個國家已知到2024年會出現活躍的登革熱傳播,但并非所有國家都已在正式報告中記錄下來。此外,許多流行國家沒有強有力的檢測和報告機制,因此全球登革熱的真正負擔被低估了。為了更有效地控制傳播,需要實時、強有力的登革熱監測,以解決對潛在未發現病例、與其他蟲媒病毒的共同傳播和誤診以及未記錄的旅行活動的擔憂。這些因素可能導致未被識別的疾病傳播,并確定在非流行國家進行本地傳播的潛在風險。 登革熱病毒通過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傳播給人類。病例最常見的是無癥狀或導致輕度發熱性疾病。然而,有些病例會發展為嚴重的登革熱,可能涉及休克、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 為了加強全球監測,監測時間趨勢和疾病發病率,世衛組織建立了一個全球登革熱監測系統,每月在世衛組織所有區域報告,新的儀表板現已上線(https://worldhealthorg.shinyapps.io/dengue_global/)。 由于全球缺乏資源,包括缺乏用于早期疾病檢測的優質登革熱診斷試劑盒、缺乏訓練有素的臨床和病媒控制工作人員以及社區意識,各國應對多起同時暴發疫情的總體能力繼續緊張。已經建立了應急機制,世衛組織為受影響地區的高風險國家提供支持。 鑒于目前登革熱疫情的規模、進一步國際傳播的潛在風險以及影響傳播的因素的復雜性,全球層面的總體風險仍被評估為高,因此登革熱仍然是對公共衛生的全球威脅。

情況描述

­

全球概覽

現狀

截至2024年4月30日,2024年已向世衛組織報告的登革熱病例超過760萬例,包括340萬例確診病例、1.6萬多例重癥病例和3000多例死亡病例。雖然過去五年全球報告的登革熱病例大幅增加,但這種增長在美洲區域尤為明顯,截至2024年4月底,該區域的病例數已超過700萬例,超過了2023年460萬例的年度高點。此外,這是 2023 年同期報告的三倍,凸顯了這一健康問題的加速。登革熱病毒通過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傳播給人類。病例最常見的是無癥狀或導致輕度發熱性疾病。然而,有些病例會發展為嚴重的登革熱,可能涉及休克、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

不同地區、不同國家和各國內部的登革熱風險相似。與登革熱流行風險增加和向新國家傳播相關的因素包括:

  • 登革熱流行地區登革熱傳播季節開始得早,持續時間較長;
  • 病媒(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分布變化和豐度增加;
  • 氣候變化和周期性天氣現象(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導致強降水、潮濕和氣溫上升的后果,有利于病媒繁殖和病毒傳播;
  • 影響人群免疫力的國家內流行血清型的變化;
  • 在面臨復雜人道主義危機和大規模人口流動的國家,在政治和金融不穩定的情況下,衛生系統脆弱,損害了公共衛生應對措施;
  • 受感染人員和可能攜帶蚊媒的貨物的流動。

目前,有90個國家已知到2024年會出現活躍的登革熱傳播,但并非所有國家都已在正式報告中記錄下來。此外,許多流行國家沒有強有力的檢測和報告機制,因此全球登革熱的真正負擔被低估了。為了更有效地控制傳播,需要實時、強有力的登革熱監測,以解決對潛在未發現病例、與其他蟲媒病毒的共同傳播和誤診以及未記錄的旅行活動的擔憂。這些因素可能導致未被識別的疾病傳播,并確定在非流行國家進行本地傳播的潛在風險。

為了加強全球監測,監測時間趨勢和疾病發病率,世衛組織建立了一個全球登革熱監測系統,每月向世衛組織所有區域報告,該系統現已作為儀表板提供。到目前為止,這已經涵蓋了103個國家(圖1和圖2),其中包括28個零報告國家。截至2024年,歐洲尚未報告本土或本地傳播的登革熱病例,但這些數據將在本土病例發生時添加,當季節性條件允許6月至11月的病媒活動時,可能會發生本土病例。

鑒于目前登革熱疫情的規模、進一步國際傳播的潛在風險以及影響傳播的因素的復雜性,全球層面的總體風險仍被評估為高,因此登革熱仍然是對公共衛生的全球威脅。

圖 1.2024年1月至4月向世衛組織報告的登革熱病例和死亡流行曲線*

注:包括迄今納入世衛組織全球監測系統的103個國家,其中28個國家迄今未提交任何報告

圖2:2024年1月至4月向世衛組織報告的登革熱病例的地理分布*

*注:僅限 103 迄今為止,納入世衛組織全球登革熱監測系統的國家是 顯示­

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病毒的共同傳播

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病毒的地理分布有相當大的重疊,它們都是由蚊傳播的,并且具有一些共同的臨床特征,在沒有鑒別實驗室檢測的情況下可能導致誤診和誤報。“疑似登革熱”大規模暴發期間的監測數據可能錯誤地包括一種或兩種其他疾病的病例。例如,在巴西的一項研究(Ribas Freitas AR, et al., 2024)中,2023年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疑似登革熱”占828 654例“疑似蟲媒病毒”病例的84.4%,而“疑似基孔肯雅熱”僅占15.6%。在實驗室確診病例中,這兩種疾病的真實比例為65.9%的基孔肯雅熱,只有34.1%的登革熱。

在許多國家,專門針對基孔肯雅熱或寨卡病毒地方性傳播的監測系統薄弱或根本不存在。疾病之間的誤診是一個監測問題,因為有偏差的監測可能會誤導政策決策。由于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病毒具有相同的伊蚊媒介,并在同一地理區域共同傳播,因此它們也具有許多預防策略,例如鑒別診斷、蚊蟲控制和公眾宣傳活動。然而,這些疾病在影響風險人群、患者管理和衛生保健資源使用方面存在重要差異。例如,寨卡病毒與先天性寨卡綜合征有關,因此對孕婦特別危險。因此,擴大監測范圍以同時監測所有三種病毒可以幫助公共衛生當局準確確定每種疾病的真正負擔,完善風險評估,并優化臨床管理和資源分配,以實現更有效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

2024年迄今,已向世衛組織報告了25萬多例基孔肯雅熱病例和近7000例寨卡病毒病病例。圖3顯示了有證據表明當前或以前至少兩種病毒傳播的國家/地區。

圖3:截至2024年4月30日,過去或目前發生過一種以上伊蚊傳播病毒(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病毒)本地傳播的國家、地區或地區

區域概況

非洲地區

非洲地區受到蟲媒病毒的嚴重影響,但由于實驗室能力的挑戰,對確切的負擔尚不清楚。有證據表明,目前或以前在當地人群和/或從大約30個非洲國家返回的旅行者中流行登革熱。2023年,世衛組織非洲區域有15個國家報告了疫情:貝寧、布基納法索、佛得角、乍得、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亞、加納、幾內亞、馬里、毛里求斯、尼日爾、尼日利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和多哥。

2024年,從1月1日至4月28日,已知有13個國家存在登革熱病毒的持續活躍傳播——貝寧、布基納法索、佛得角、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亞、肯尼亞、馬里、毛里塔尼亞、毛里求斯、尼日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和塞舌爾。這13個國家共報告了32925例登革熱病例(14095例確診病例;1051例重癥病例)和57例死亡病例,另有16個國家通過各自的常規監測機制報告了零例病例。在世衛組織非洲區域發現了登革熱病毒四種登革熱血清型中的三種(DENV-1、DENV-2、DENV-3)的傳播。目前以登革熱負擔為基礎的優先國家是布基納法索、毛里求斯和馬里。從2023年初到2024年4月28日,布基納法索報告了該地區72%的病例和89%的死亡病例,仍然是登革熱負擔最嚴重的國家,2024年報告了17098例病例(52%)和38例死亡(67%)。毛里求斯在2024年前17周報告了7177例登革熱病例和15例死亡,迄今為止僅檢測到DENV-2血清型。在2024年1月1日至4月28日期間,馬里共報告了3231例登革熱病例和3例死亡病例,目前流行兩種血清型(DENV-1、DENV-3)。受影響國家應對登革熱的主要挑戰包括阻礙防范和應對的資金限制、快速診斷檢測、病媒控制專家、實驗室技術人員和昆蟲學家短缺。

美洲地區

登革熱是美洲區域傳播最廣的蟲媒病毒,導致蟲媒病毒病病例數量最多,每3至5年發生一次周期性流行。埃及蚊是登革熱的第一個媒介蚊子,除加拿大外,美洲所有國家都建立了這種蚊子,加拿大以前也沒有報告過本土登革熱病例。此前,2023年報告的登革熱負擔最高,有4 600 086例疑似病例,包括2 048 048例實驗室確診病例。然而,截至4月底,2024年已錄得7 517 060宗疑似登革熱病例(3 528 635例實驗室確診病例)、7374例(0.10%)重癥登革熱病例和3504例死亡病例(病死率0.05%)。迄今為止,2024年的疑似病例是2023年同期的三倍。北半球的一些國家也報告了大量疑似登革熱病例,盡管它們尚未進入高傳播期,而高傳播期通常發生在下半年。

2024年,巴西是病例數最多的國家,有629.6795例登革熱疑似病例(3040736例實驗室確診病例),其次是阿根廷(420867例疑似病例)、巴拉圭(257667例疑似病例)和秘魯(199659例疑似病例)。到2024年,所有四種登革熱血清型均已在該地區被發現;六個國家(巴西、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和巴拿馬)已經報告了所有登革熱血清型同時傳播的情況。

東地中海地區

本區域脆弱、受沖突影響和/或脆弱國家(醫療系統受到削弱)以及醫療系統較強、因氣候變化而受到異常降雨影響的國家繼續報告出現登革熱疫情。Ae. aegypti­和一些­Ae.在該地區的大多數國家都發現了白紋蚊子。在受武裝沖突影響的地區,缺乏詳細和及時的信息使協調一致的登革熱應對工作變得復雜。此外,由于對旅游業、經濟和其他部門的潛在影響等原因,及時共享數據對該地區其他國家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

歐洲地區

登革熱在世衛組織歐洲區域不是地方病,報告的病例主要與旅行有關。然而,自2010年以來,該地區出現了零星的本土登革熱病例,很少報告登革熱疫情,有證據表明登革熱傳播來自五個國家:克羅地亞、法國、意大利、葡萄牙(馬德拉島)和西班牙。2023年,三個國家報告了本土病例:意大利(82例)、法國(45例)和西班牙(3例)。到目前為止,2024年歐洲尚未報告本土登革熱病例,盡管夏季尚未開始蚊媒活動。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許多會員國,特別是歐盟以外的許多會員國的登革熱檢測能力有限,大多數病例可能是首次感染,因此癥狀輕微,無需就診,登革熱病例的實際數量可能被低估。

強大的公共衛生系統、良好的臨床護理(包括早期診斷、病例轉診和重癥病例管理)、相對較短的病媒季節以及相對不合適的疾病傳播條件,都有助于減少輸入病例和本土病例的嚴重健康影響和疾病進一步傳播。該地區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夏季和初秋的局部傳播做準備,但可能有限。

在過去十年中,白紋伊蚊一直在歐洲地區的北部和西部建立自己的地位。此外,埃及伊蚊已經在塞浦路斯和葡萄牙馬德拉島建立。雖然該地區大部分地區寒冷的冬季不允許全年傳播,但歐洲區域登革熱感染傳播的氣候適宜性可能會隨著氣候變化而增加,包括可能更高的溫度和更溫和的冬季、有效媒介的地理范圍增加以及病毒傳播的溫度適宜性。濕度和降水的變化(隨后是洪水和積水)也可能為病媒種群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從而增加登革熱病毒傳播的適宜性。

東南亞地區

在東南亞區域,除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外,所有會員國都具備登革熱地方性傳播的環境條件,并且所有會員國都系統地報告了登革熱病例。登革熱發病率有明顯的季節性模式,與各國的氣候模式有關。

2024年,印度尼西亞的登革熱發病率將激增,截至2024年4月30日,確診病例為88593例,死亡病例為621例,約為2023年同期的三倍。與2023年同期相比,2024年孟加拉國、尼泊爾和泰國報告的病例數更高。從 2024 年 1 月到 4 月,CFR 從尼泊爾的 0% 到孟加拉國的 1.09% 不等。然而,解釋這些數值需要謹慎,因為各國使用的病例定義各不相同,一些國家僅報告(實驗室確診)住院病例(與報告社區可能病例的其他國家相比),因此導致住院或重癥登革熱病例的病死率較高。

登革熱發病率的激增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發的,包括循環血清型的變化和氣候變化。目前至少有五個國家(孟加拉國、印度、緬甸、尼泊爾和泰國)正在努力應對季風季節的到來,這為伊蚊的繁殖和生存創造了合適的條件。此外,城市化和人口流動在該地區日益增加的負擔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主要流行血清型的變化不僅增加了發病率,而且增加了隨后暴露于異源登革熱病毒血清型的人群風險,這反過來又增加了重癥登革熱和死亡率更高的風險。

西太平洋地區

西太平洋區域繼續面臨蚊媒蟲媒病毒病的沉重負擔,特別是登革熱,登革熱在該區域23個國家流行。2024年,澳大利亞、柬埔寨、中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等七個國家報告了登革熱病例;截至4月22日,馬來西亞和越南受影響最嚴重,分別報告了50 650例病例和39例死亡(病死率0.07%)和16 111例病例和1例死亡(病死率0.01%)。氣候變化、基礎設施不發達、跨境人口流動以及 COVID-19 大流行后全球旅行的復蘇等因素增加了進一步國際傳播的風險。一旦6月雨季開始,預計病例數將繼續增加。

太平洋島國/地區(PIC)幾年來沒有報告任何大規模疫情,但在2024年,斐濟(3841例)、薩摩亞(261例)、托克勞(截至2024年1月23日為130例)和法屬波利尼西亞(43例)報告了疫情。由于太平洋島國之間的持續旅行以及伊蚊的存在,由于從傳播活躍的地區引入伊,存在發生疫情的風險。

本區域發生地方性傳播的會員國繼續報告季節性登革熱疫情時間較長,其規模和地理傳播范圍不斷擴大。然而,由于病例報告不足,特別是在太平洋島國,根據其目前將登革熱報告為登革熱樣疾病(DLI)的病例,疾病負擔估計不太可靠。此外,各國報告的重癥登革熱死亡人數存在差異。因此,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的 CFR 可能看起來不一致。

該區域的一部分需要為登革熱提供額外支持,以解決臨床管理、監測、實驗室支持、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以及運營管理方面的業務差距。還需要加強對太平洋區域非流行國家現行世衛組織“伊蚊媒介國家監測和控制計劃框架”的遵守情況,特別是建立一個綜合性的早期預警系統,將氣候、疾病、病毒/血清學和昆蟲學監測結合起來。

­

流行病學

登革熱病毒通常通過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傳播給人類,通常發生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中,主要發生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區。傳播該疾病的主要媒介是埃及伊蚊,在較小程度上是白紋伊蚊,盡管在歐洲和北美等一些地區,后一種媒介更為普遍。

DENV有四種血清型(DENV-1、DENV-2、DENV-3、DENV-4)。一種血清型感染可對同一血清型產生長期免疫力,而對其他血清型僅產生短暫免疫力,之后不同血清型的繼發感染會增加重癥登革熱的風險。登革熱病例最常見的是無癥狀或導致輕度發熱性疾病。然而,有些病例會發展為嚴重的登革熱,可能涉及休克、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這個階段通常在發燒消失后開始,之前會出現警告信號,例如劇烈腹痛、持續嘔吐、牙齦出血、積液、嗜睡或煩躁不安以及肝臟腫大。

登革熱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法,但及時診斷登革熱病例、識別重癥登革熱的警示體征以及適當的臨床管理是預防進展為重癥登革熱和死亡的關鍵護理要素。

公共衛生應對

由于全球缺乏資源,包括缺乏用于早期疾病檢測的優質登革熱診斷試劑盒、缺乏訓練有素的臨床和病媒控制工作人員以及社區意識,各國應對多起同時暴發疫情的總體能力繼續緊張。已經建立了應急機制,世衛組織為受影響地區的高風險國家提供支持;然而,需求仍然超過現有資源。通過與包括兒童基金會在內的伙伴的協調,制定和實施了共同分析和確定優先次序的工具。然而,當務之急是維持和加強合作伙伴的合作。

鼓勵各國通過加強研究項目,學習和采用有效病例管理、預防和控制登革熱和其他蟲媒病毒的成功實例,這也旨在限制病媒,降低其在城市環境中的傳播能力。世衛組織應密切審查地方干預措施,并在最佳證據下接受并推薦這些干預措施用于公共衛生規劃,促進早期適應,以減少登革熱對健康日益嚴重的影響。

世衛組織為支持各國正在進行的應對活動而開展的其他應對活動包括:

世衛組織的領導和協調­

  • 建立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被忽視熱帶病事件管理系統聯合小組,以協調全球應對工作
  • 根據全球蟲媒病毒倡議,采取綜合應對措施應對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病毒
  • 當前全球應對戰略有助于世衛組織《到2030年全球被忽視的熱帶病路線圖》和《2017-2030年全球病媒控制應對》
  • 2024年3月7日發放550萬美元全球突發事件應急基金,用于支持全球登革熱疫情的緊急應對
  • 制定應對登革熱的區域行動計劃,旨在促進區域和國家資源調動
  • 將登革熱納入世衛組織2024年突發衛生事件緊急呼吁
  • 制定登革熱和其他蟲媒病毒戰略防范、準備和應對計劃(SPRRP),定于2024年5月底啟動
  • 將組織資源調動活動和捐助者情況介紹會。
  • 根據應急框架(ERF)的要求,預防和應對性剝削、性虐待和性騷擾(PRSEAH)干預措施將納入登革熱行動應對。干預措施將取決于應對措施的類型和階段(積極應對或準備/準備模式)、背景、地點和應對規模
  • 與“同一個健康”的主要合作伙伴合作,協調供應并確保最佳供應
  • 運營支持和物流 (OSL) 聯系供應商以確保登革熱試劑盒的安全,并維護散裝物品的管道
  • 為所有正在進行的疫情提供技術支持,包括流行病學、實驗室、病例管理、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RCCE)以及病媒控制
  • 通過全球疫情警報和響應網絡(GOARN)和備用伙伴支持部署
  • 倡導研究計劃

世衛組織衛生業務支助­

臨床管理:­­

  • 更新后的蟲媒病毒臨床指南系統評價正在進行中,將于 2024 年 5 月完成
  • 指南制定小組(GDG)定于2024年7月召開會議,討論登革熱和其他蟲媒病毒臨床管理建議
  • 制定標準化表格以支持住院患者和門診患者的臨床管理,旨在降低 CFR
  • 擴大COVID-19臨床數據平臺,將登革熱和其他傳染病疫情納入其中
  • 在OpenWHO中開發在線培訓課程
  • 在東南亞區域,區域專家向各國提供登革熱病例管理培訓和職業培訓的便利
  • 擴大世衛組織“虛擬病人”培訓計劃,將登革熱和其他病媒傳播疾病納入其中。

健康信息管理:­

  • 世衛組織全球登革熱監測系統正在收集有關病例、確診病例、重癥病例、死亡和循環血清型的數據,各國每月報告一次。請注意,并非所有國家的數據都可用,系統將繼續開發和添加這些數據
  • 在報告本土病例時,將包括世衛組織歐洲區域的數據。歐洲成員國接到通知,將于6月1日至12月1日加強監測,并要求通過《國際衛生條例》機制提交任何本土登革熱病例
  • 全球登革熱監測儀表板已經啟動。區域層面的儀表板計劃包括更精細的數據(次國家、年齡、性別)
  • 將支持會員國改進其監測和報告系統,包括聯合病例定義和病例分類,并加強基于社區的報告和病媒監測數據的整合,以便繪制熱點地圖

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 (RCCE):­

  • 開發和試行RCCE工具包
  • 使用登革熱主題表改編社區對話工具包
  • 檢測登革熱關鍵信息以促進健康

實驗室:­

  • 制定臨時診斷實驗室檢測指南,以便及時準確地確認登革熱
  • 世衛組織被忽視的熱帶病-世界衛生健康專家審查小組計劃對登革熱進行診斷性檢測的產品評估
  • 與OSL一起努力確保為實驗室和診斷提供關鍵用品

病媒控制:­

  • 正在對更新的登革熱病媒控制指南進行系統審查,將于2024年8月完成
  • 計劃編寫一本關于新型病媒控制工具的操作手冊
  • 發表了一份關于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WASH)和病媒傳播疾病的立場文件。鏈接
  • 向毛里求斯提供外地業務技術支助
  • 到2024年7月報告全球殺蟲劑耐藥性監測情況
  • 在OpenWHO中開發在線培訓課程
  • 公布旅行者登革熱信息。鏈接

《國際衛生條例》和邊境衛生(病媒控制):­

  • 為防止或減少蚊媒通過國際旅行傳播而對交通工具進行滅蟲的證據審查
  • 在PoE開發OpenWHO病媒監測和控制在線課程,包括飛機滅蟲

­

世衛組織風險評估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蚊媒病毒性疾病,有可能對公共衛生造成嚴重影響。登革熱感染是全球最常見的病媒傳播病毒感染,尤其影響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登革熱病毒有可能引起流行病,導致高發病率和死亡率。該病毒主要通過受感染的伊蚊叮咬傳播,最常見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蚊子的增殖和繁殖取決于溫度、濕度和降雨量等氣候因素。蟲媒病毒可由受感染的旅行者(輸入病例)攜帶,并可能在存在病媒和易感人群的情況下建立新的本地傳播區域。由于它們是蟲媒病毒,生活在埃及伊蚊存在地區的所有人群都處于危險之中,然而,它們的影響主要影響到最脆弱的人群,在這些人群中,蟲媒病毒病規劃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應對疫情。

感染其中一種登革熱血清型(1-4)不能為其他血清型提供交叉保護性免疫,因此生活在登革熱流行地區的人一生中可能感染四次登革熱。主要流行血清型的變化會增加隨后暴露于異源登革熱血清型的人群風險,從而增加重癥登革熱和死亡率升高的風險。重癥登革熱的特征是血管滲漏、出血表現、血小板減少癥和低血壓休克,可導致器官衰竭和死亡。年齡、感染間隔、抗體特征、病毒因子和宿主特異性遺傳學是影響因素。

迄今為止對全球登革熱形勢的監測表明,有幾個因素與登革熱流行風險的增加有關,這些因素變得更加廣泛和難以預測,其中包括:

  • 埃及伊蚊媒介分布變化;
  • 城市化和人類活動為病媒-宿主相互作用創造了有利環境;
  • 氣候變化引起的天氣模式變化;
  • 在政治和金融不穩定的情況下,脆弱的醫療保健系統;
  • 主要流行血清型的變化和多種登革熱血清型的共同循環;
  • 臨床診斷的挑戰,特別是在其他蟲媒病毒共同傳播的地區;
  • 實驗室和檢測能力不足;持續不斷的疫情,包括COVID-19;
  • 對疫情規模準備不足,登革熱患者臨床管理能力低下;
  • 缺乏針對登革熱的特異性治療;
  • 缺乏地方社區對病媒控制活動的參與和動員;病媒監測和控制能力不足;
  • 利益攸關方之間缺乏協調,長期資金不足,捐助者興趣低下;
  • 負責解決社會決定因素的政府部門缺乏參與,例如執行旨在改善與傳播風險有關的條件的政策,如城市規劃、供水和衛生設施供應、固體廢物管理、住房改善等。
  • 缺乏地方社區對病媒控制活動的參與和動員。

世衛組織于2023年11月30日將全球登革熱風險評估為高,隨后于2023年12月1日將世衛組織全球內部應急級別定為G3級。鑒于目前登革熱疫情的規模、進一步國際傳播的潛在風險以及影響傳播的因素的復雜性,全球層面的總體風險仍被評估為高風險,因此登革熱仍然是對公共衛生的全球威脅。

世衛組織建議

登革熱主要是一種熱帶地區的城市疾病,導致登革熱的病毒維持在涉及人類和埃及伊蚊的循環中。­同樣的蚊子傳播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病毒。蚊媒孳生地靠近人類居住地是登革熱病毒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伊蚊在叮咬感染登革熱病毒的個體后可感染該病毒,然后將病毒傳播給附近的其他人。因此,這種循環使傳染性蚊子能夠在家庭和病例附近傳播登革熱病毒,從而導致聚集性病例。

有效的病媒控制干預措施是預防和控制登革熱的關鍵。病媒控制活動應針對存在人際媒介接觸風險的所有地區,如住宅、工作場所、學校和醫院。世衛組織促進綜合病媒管理(IVM)以控制伊蚊物種。病媒綜合防治應包括消除潛在的滋生地、減少病媒種群和盡量減少個體接觸。這應包括針對幼蟲和成蟲的病媒控制戰略(即環境管理和減少源頭),特別是監測儲水做法、每周排干和清潔家庭儲水容器、使用世衛組織資格預審的正確劑量殺幼蟲劑在非飲用水中殺幼蟲、為發燒/登革熱住院患者分發經殺蟲劑處理的蚊帳,以遏制病毒從衛生設施傳播。在人口稠密地區,對快速控制登革熱感染的蚊子進行室內空間噴灑可能具有挑戰性。

戶外活動期間的個人防護措施包括對裸露的皮膚使用局部驅蟲劑或處理衣服以及使用長袖襯衫和褲子。此外,室內防護可以包括在白天使用家用殺蟲劑、氣霧劑產品或蚊香;門窗紗窗可以減少蚊子進入房屋的機會,經過殺蟲劑處理的蚊帳可以很好地保護人們在白天睡覺時免受蚊蟲叮咬。由于埃及伊蚊的晝夜活動,建議從黎明到黃昏采取個人防護措施。這些措施和蚊蟲控制也應涵蓋工作場所和學校,因為病媒是白天叮咬的蚊子。應進行昆蟲學監測,以評估容器中伊蚊的繁殖潛力,以針對病媒控制活動并監測殺蟲劑耐藥性,以幫助選擇最有效的基于殺蟲劑的干預措施。

登革熱感染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然而,早期發現和獲得適當的衛生保健以進行病例管理可以降低死亡率,快速發現有警告體征的登革熱病例并及時將重癥病例轉診到三級醫療機構也可以降低死亡率。應繼續在所有受影響國家和全球加強病例監測。在可行的情況下,應分配資源用于加強病例轉診機制以及登革熱病毒的確認和血清分型。

登革熱疫苗接種應被視為控制該疾病的綜合戰略的一部分,包括病媒控制、適當的病例管理、社區教育和社區參與。世衛組織建議在登革熱傳播強度高的地區對6-16歲兒童使用TAK-003(僅可用疫苗)。

鼓勵各國通過加強研究項目,特別是考慮到世衛組織最近關于臨床試驗的建議,學習和采用有效病例管理、預防和控制登革熱和其他蟲媒病毒的成功實例。實施登革熱的臨床監測以及病例和死亡報告表對于更好地了解該疾病特別有用,也為開發新療法的臨床試驗或質量改進計劃奠定基礎。

世衛組織應密切審查地方干預措施,并在最佳證據下接受并推薦這些干預措施用于公共衛生規劃,促進早期適應,以減少登革熱對健康日益嚴重的影響。

衛生部和合作伙伴應密切審查地方干預措施,以接受并推薦這些干預措施用于早期適應的公共衛生規劃,以減少登革熱對健康日益嚴重的影響。

世衛組織不建議根據現有信息對各國實施任何一般旅行或貿易限制。

更多信息

可引用的參考文獻:­世界衛生組織(2024年5月30日)。疾病暴發新聞;登革熱 – 全球形勢: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3-DON518­

 

附件:
責編:江湖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