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疹診斷標準、治療原則

2024-01-29 14:47

­­­ 風疹與輕型麻疹極易誤診,與人類小DNA病毒B19、猩紅熱、幼兒急疹和腸道病毒引起的出疹容易混淆。所以實驗室鑒別診斷占愈來愈重要的地位。風疹患者出疹1-3天,75%IgM陽性,4-15天約100%陽性,如采血時間過早,IgM陰性,可一周后再查一次,查IgM最好疹后一周至兩周采血。查雙份血時,第一份血在疹后七天內采集,第二份血采集距第一份十天以上,雙份血應在同一實驗室同時完成檢查。
(一)疑似病例­ 發熱(37℃或以上)、出疹、淋巴結腫大或關節炎/關節痛或結膜炎,或任何經過訓練的衛生人員診斷為風疹的病例均為疑似風疹病例。
(二)確診病例­ 疑似風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實驗室證實為風疹感染的為確診病例。
(三)臨床符合病例­ 符合以下條件的風疹疑似病例為臨床符合病例:
未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無實驗室診斷結果的臨床報告病例。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與實驗室確診風疹病例有明顯流行病學聯系的病例。
實驗室證實為風疹暴發,同一暴發中其它未經實驗實證實的病例。
(四)排除病例­ 有完整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并采取了合格的血清標本,并經合格實驗室檢測IgM陰性的病例。
(五) 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1.確診病例:有A組之中一項或B組者并經實驗室證實的為確診病例
­ ­2.符合病例:有A組之中二項或A組之中一項加上B組之中一項者,但并未經實驗室證實的病例為符合病例
(1)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心臟畸形、先天性耳聾和視網膜色素沉著。
(2)血小板減少紫癜、脾腫大、黃疸、頭小畸形、智力低下、骨骼發畸形、腦脊膜炎。­­­
(六)實驗室證實:有下例之一者為實驗室證實。
1.IgM抗體捕捉ELISA法­ 病人或新生兒血/臍帶血中風疹IgM陽性。
2.間接ELISA或血凝抑制法病人恢復期血清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含由陰轉陽)或嬰兒6個月后血IgG不降反升。
3.在患者(新生兒或胎兒)內臟器官、呼吸道、尿液、鼻咽分泌物的標本中用Vero/BHK-21/RK-13細胞分離到風疹野病毒。­

治療原則
­­­ 現在還沒有特效的藥物治療風疹,臨床上主要是對癥治療,防止并發癥產生。孕婦懷孕早期感染風疹,明確診斷后應考慮終止妊娠。

 

附件:
責編:江湖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