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旅游的熱度攀升、人員的流動性增大、人與動物的密切接觸增多,要警惕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發生及傳播。秋季是鼠疫的高發期,有效的自我防護可防范感染鼠疫!
近年來,隨著我國公共衛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我國每年人間鼠疫發生數已被控制在個位數水平,鼠疫已成為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
鼠疫的自我防護你需要知道這些事!
(1)避免接觸疫源地野生動物 外出旅游尤其是前往草原時,應盡量避免與野生動物接觸,不去逗玩或投喂鼠類、旱獺等動物,不要在鼠或旱獺的洞口周圍坐臥停留。特別是不要接觸病死的野生動物。
(2)采取防蚤叮咬措施 跳蚤是鼠疫的傳播媒介,鼠疫桿菌可以通過跳蚤叮咬進入人體。因此進入疫源地活動要做好個人防護,如穿著長袖、長褲,盡量減少皮膚暴露,以防被跳蚤鉆入、叮咬。
(3)堅守“三不”準則 進入鼠疫疫源地旅游的人員要充分認識到“不私自捕獵染疫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產品出疫區”的準則。
(4)加強自我健康監測 從草原等疫源地游玩回來后,做好持續一周的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疼痛、咳嗽、咳血等一系列異常癥狀后,應立即就醫,并告知醫生疫區旅行史。
(5)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這是做好包括鼠疫在內的各種傳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如勤洗手,盡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癥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