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2024-05-10 16:19

【國 名】 烏拉圭東岸共和國(Oriental Republic of Uruguay,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

【面 積】 17.62萬平方公里。

【人 口】 353.1萬(2020年,烏拉圭國家統計局),其中白人占90.8%,印第安人占4.9%。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6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 都】 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面積530平方公里,人口138.3萬(2020年,烏拉圭國家統計局),年平均氣溫16.5℃。

【國家元首】 總統路易斯·阿爾韋托·拉卡列·波烏(Luis Alberto Lacalle Pou),2020年3月1日就職,任期五年。

【重要節日】 國慶日:8月25日。

【簡 況】 位于南美洲東南部,烏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的東岸。北鄰巴西,西界阿根廷,東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660公里。地勢平坦,丘陵和草原相間,平均海拔116.7米。屬溫帶氣候,1~3月為夏季,氣溫17℃~28℃,7~9月為冬季,氣溫6℃~14℃。年降水量由南至北從950毫米遞增到1250毫米。

早期為查魯亞印第安人居住地。1516年西班牙探險隊到達。1726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蒙得維的亞城,開始殖民統治。1810年何塞·阿蒂加斯發起獨立運動。1825年8月25日,胡安·安東尼奧·拉瓦耶哈等一批愛國者收復蒙得維的亞城,宣告烏拉圭獨立。1903年,紅黨的何塞·巴特列·奧多涅斯當選總統后,以畜牧業為依托,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和服務業,奠定了國民經濟發展基礎。20世紀上半葉,烏拉圭政治穩定、福利優厚、社會安寧,被譽為“南美瑞士”。60年代末經濟出現困難,社會矛盾激化,局勢動蕩。1973年2月軍人政變上臺,實行獨裁統治。1984年,軍政府還政于民,同年11月紅黨候選人胡利奧·瑪麗亞·桑吉內蒂當選總統,烏拉圭恢復民主憲制。1989年,民族黨的路易斯·拉卡列·埃雷拉當選總統。1994年,桑吉內蒂再次當選總統。2000年3月,紅黨的豪爾赫·巴特列上臺執政。2004年10月,左翼政黨聯盟廣泛陣線總統候選人巴斯克斯在大選中獲勝。2009年11月,廣泛陣線候選人穆希卡當選總統。2014年11月,廣泛陣線候選人、前總統巴斯克斯再次當選總統。2019年11月,民族黨候選人路易斯·阿爾韋托·拉卡列·波烏當選總統,并于2020年3月1日就職。

【政 治】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結束軍人獨裁統治后,烏民主政體不斷鞏固。2005年至2020年,烏中左翼政黨聯盟廣泛陣線先后三次贏得大選,并連續執政15年。其間,廣泛陣線政府致力于深化體制改革,組建高效節約型政府,高度關注民生,以優化財富分配、整飭治安、消除貧困為施政重點,優先幫扶弱勢群體。2020年拉卡列政府執政以來,將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拉動經濟復蘇作為工作重點,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沖擊。目前烏政局保持穩定。

【憲 法】1830年7月18日頒布第一部憲法,后經多次修改。1951年憲法廢除了總統制,設立國務會議(最高行政權力機構)。1966年修憲恢復總統制。1973年軍人政變后廢除憲法。1985年民選政府執政后恢復。目前實施的是1996年修改并經全民公決通過的憲法。憲法規定:烏拉圭實行民主共和制,三權分立。設總統和副總統各一名。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總統、副總統和各省省長均由公民直選產生,任期五年。總統不能連任,可隔屆再次參選。現任副總統為貝亞特里斯·阿希蒙(Beatriz Argimón,女),2020年3月就職。  

【議 會】 兩院制。參、眾兩院分別由31名參議員和99名眾議員組成,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其中國會主席兼參議長由副總統兼任。眾議長由眾議員選舉產生,任期一年。每年3月15日至12月15日為國會會期。閉會期間,由參、眾兩院組成常設委員會主持日常工作。現任眾議長為民族黨議員塞瓦斯蒂安·安杜哈爾(Sebastián Andújar),2023年3月就職。本屆國會于2020年2月15日組成。各黨派在國會中所占席位:

­

參議院

眾議院

廣泛陣線

13

42

白黨

11

30

紅黨

4

13

公開市政黨

3

11

其他黨派

0

3

總計

31

99

【政 府】本屆政府于2020年3月1日成立,設14個部。總統為政府首腦。除總統、副總統外,內閣主要成員包括:內政部長路易斯·阿爾韋托·埃韋爾(Luis Alberto Heber),外交部長弗朗西斯科·布斯蒂略(Francisco Bustillo),經濟和財政部長阿蘇塞娜·阿韋萊切(Azucena Arbeleche,女),國防部長哈維爾·加西亞(Javier García),社會發展部長馬丁·萊馬(Martín Lema),教育和文化部長巴勃羅·達西爾韋拉(Pablo da Silveira),交通和公共工程部長何塞·路易斯·法萊羅(José Luis Falero),工業、能源和礦業部長奧馬爾·帕加尼尼(Omar Paganini),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長巴勃羅·米耶雷斯(Pablo Mieres),旅游部長塔瓦雷·比埃拉(Tabaré Viera),公共衛生部長卡琳娜·蘭多(Karina Rando,女),牧農漁業部長費爾南多·馬托斯(Fernando Mattos),住房和土地規劃部長勞爾·洛薩諾(Raúl Lozano),環境部長羅伯特·布維爾(Robert Bouvier)。

【行政區劃】全國共分19個省。

【司法機構】最高法院由5名大法官組成,需經國會批準。大法官任期十年,退休年限為70歲。院長由5人輪流擔任,任期一年。現任最高法院院長為多麗絲·莫拉萊斯·馬丁內斯(Doris Morales Martínez,女)。

【政 黨】主要政黨有:

(1)民族黨(Partido Nacional):又稱白黨(Partido Blanco)。執政黨,議會第二大政治力量。1836年成立。代表農牧業主利益,在內地特別是農村影響較大。政治上主張維護國家主權、公民自由和憲法,追求正義的民主社會。主張改革經濟、社會和國家體制。奉行獨立自主、多元化外交政策,在自決和不干涉原則基礎上同世界各國發展關系。1973年被軍政府取締,1982年恢復合法地位,曾于1990~1995年執政。2002年10月退出與紅黨的執政聯盟。2019年11月,民族黨與紅黨、獨立黨、公開市政黨組成政黨聯盟,候選人拉卡列贏得大選。黨內有“勇往直前”(Todos Hacia Adelante)和“全國聯盟”(Alianza Nacional)等派系。黨的最高領導機構是全國領導委員會。現任主席為巴勃羅·伊圖拉爾德(Pablo Iturralde)。

(2)廣泛陣線(Frente Amplio):在野黨,中左翼政黨聯盟,議會第一大政治力量。成立于1971年,包括人民政府運動、社會黨、基督教民主黨、共產黨等派別。1973年被軍政府取締,1982年恢復合法地位。1989年、1994年兩度競選首都市長成功。1994年同其他左翼政黨組成進步聯盟—廣泛陣線。2004年,新多數派加入,改名為進步聯盟—廣泛陣線—新多數派。2005年再次改名為廣泛陣線。1994年、1999年和2004年三次推舉聯盟主席巴斯克斯參加總統選舉,前兩次未獲成功,第三次在大選首輪投票中勝出。2005-2020年連續執政15年。該黨以社會民主主義為指導思想,認為民主應包括政治、經濟、社會三方面內涵:追求政治民主,反對集權統治;追求經濟民主,反對貧困;追求社會民主,主張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在對外交往中主張通過對話和平解決爭端,捍衛自決,反對干涉、封鎖、以大欺小。現有20多個左派政黨和派別,主要有“人民參與運動”(Movimiento de Participación Popular)、“烏拉圭大會”(Asamblea Uruguay)、“新空間”(Nuevo Espacio)等。現任主席費爾南多·佩雷拉(Fernando Pereira)。

(3)紅黨(Partido Colorado):執政聯盟成員,議會第三大政治力量。1836年成立。傳統中右翼政黨,代表工商資產階級、社會民主主義者和自由職業者利益。信奉民主、自由、參與、社會公正原則。對內主張建立合理的國民經濟體系,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公平分配收入。對外強調民族自決和不干涉政策,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積極參與和推動多邊合作及拉美地區一體化。歷史上曾執政100多年,1973年被軍政府取締,1982年恢復合法地位,1984年、1994年和1999年三度在大選中獲勝。黨內主要派別有加油烏拉圭(Vamos Uruguay)、巴特列主義方案(Propuesta Batllista)等。全國執行委員會為該黨領導機構,由15名委員按半月輪值主席。現任總書記胡里奧·瑪麗亞·桑吉內蒂(Julio María Sanguinetti)。

(4)公開市政黨(Cabildo Abierto):執政聯盟成員,議會第四大政治力量。2019年由前陸軍司令馬尼尼創立,名稱源于西班牙殖民時期市政廳公開議事機制,主張民意優先,通過制度改革擴大民眾參與政治。信奉阿蒂加斯主義,以發揚并踐行烏民族英雄阿蒂加斯執政理念為宗旨。現任黨主席基多·馬尼尼·里奧斯(Guido Manini Ríos)。

【重要人物】路易斯·阿爾韋托·拉卡列·波烏:總統。1973年8月11日出生于蒙得維的亞。畢業于烏拉圭天主教大學法律系。1999年當選眾議員,并于2004和2009年兩次連任,于2011年擔任眾議長。2014年作為民族黨候選人參加大選,在第二輪投票中敗選。2019年再度參選并于11月當選總統,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就職,任期5年。已婚,有2子1女。

【經 濟】 在拉美處于中等發展水平。經濟規模較小,產業結構單一,依賴出口。農牧業較發達,主要生產并出口肉類、羊毛、水產品、皮革和稻米等。工業以農牧產品加工業為主。服務業占國民經濟比重較高,以金融、旅游、物流、交通業為主。

長期實行穩健的自由市場經濟政策,加強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穩步調整經濟結構,嚴格控制財政支出,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吸引外資,努力擴大出口,積極參與地區經濟一體化。截至2019年,烏經濟連續17年保持增長。拉卡列政府執政后,總體延續上屆政府經濟政策,主張提高政府運行效率,提升競爭力并改善就業,同時采取一系列財政、貨幣和金融舉措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沖擊。當前烏經濟總體運行平穩,但受外部環境影響波動性較大。

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741.82億美元,增長4.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867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3年烏經濟增長2%。

主要經濟數據:

通貨膨脹率:5.98%(截至2023年6月)

失業率:8.7%

出口額:133.56億美元

進口額:109.41億美元

進出口總額:242.97億美元

匯率:1美元=37.95烏拉圭比索(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烏拉圭央行)

【資 源】盛產大理石、紫水晶石、瑪瑙、乳白石等。已探明有鐵、錳等礦藏。林業和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黃魚、魷魚和鱈魚。

【工 業】以農牧產品加工業為主,包括肉類加工、造紙、榨油、釀酒、制糖及罐頭、面粉、牛乳、干酪加工等,其次是紡織業,主要加工羊毛、生產棉紡和化纖產品。

【能 源】原油全部依賴進口。烏全國供電的96%來自可再生能源,占比位居世界第二,風力發電占全國供電的三分之一。

【農牧漁業】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農牧產品大部分供出口。全國農業用地1636.3萬公頃,其中可耕地面積365萬公頃。牧業用地面積646.7萬公頃,牧場4.47萬家,肉類、羊毛、皮革等傳統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23%。2021年烏稻米出口量排名世界第七。

【旅游業】烏政府重視發展旅游業,旅游業發達。境外游客主要來自阿根廷、巴西、巴拉圭、智利、歐盟、美國等地。埃斯特角和首都蒙得維的亞是主要旅游目的地。烏2021年總共接待外國旅客約19.8萬人,帶來外匯收入1.6億美元。

【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業以公路運輸為主,大部分由政府控制。公路總長8800公里,鐵路總里程2993公里,2021年全國鐵路客運量8千人次,貨運量9.1萬噸。 水運以內河航運為主,航線總長1250公里。海運較發達,蒙得維的亞港是烏拉圭最大港口。此外,還有科洛尼亞、派桑杜、埃斯特角、薩爾托等港口。首都的卡拉斯科國際機場是國內最大機場,派桑杜、里韋拉、薩爾托、梅洛、阿蒂加斯、埃斯特角及杜拉斯諾等地均有機場。

【財政金融】2022年烏外債余額531.14億美元,外匯儲備額157.52億美元。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外貿總額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烏歷屆政府均強調以外貿帶動經濟發展,采取鼓勵出口及市場多元化政策。現政府除加強與本地區國家經貿關系外,積極開拓北美和亞太市場。烏主要出口目的地為中國、巴西、歐盟和美國;主要進口來源地為巴西、中國和阿根廷。主要出口產品為紙漿、大豆、肉類、乳制品、木材和大米;主要進口產品為汽車、服裝、鞋、塑料、汽車配件和電話等。

【人民生活】國內城鎮化率較高。2021年,全國城鎮人口302.9萬,占總人口86%。社會福利較高。政府對失業、退休、殘疾、婦孺、工傷、疾病等均提供福利補貼,并實行滿30年工齡退休制。政府開支的相當一部分用于文教衛生領域。2022年,貧困率為9.9%;赤貧率0.3%。

【軍 事】 實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1—2年,可延長。總兵力2.25萬人,占人口的0.6%。自1992年起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是十大維和人員派遣國之一。軍隊高級將領有:陸軍司令馬里奧·斯特維納茲(Mario Stevenazzi),海軍司令豪爾赫·威爾遜(Jorge Wilson),空軍司令路易斯·埃韋爾·德·萊昂(Luis Heber de León)。

【文化教育】 教育事業發達。實行9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公立大學和專科學校免收學費。2019年全國文盲率為1.2%。2021年烏教育經費開支為1160.67億比索,占政府總開支的16.9%。位于首都的共和國大學是全國最大的公立綜合性大學,有22個院系。另有蒙得維的亞大學、天主教大學、烏拉圭大學、企業家大學等多所私立大學。 

【新聞出版】全國有各類報刊374種,其中日報31種。主要報紙有《國家報》《共和國報》《觀察家報》等。2011年全國共有電臺100多家,電視臺20家。

【對外關系】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強調不以政治制度或意識形態劃線,主張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加強南南合作。

外交多元務實,積極參與地區事務,以南方共同市場為依托,支持南美及拉美一體化,注重發展同美國和歐盟國家的傳統關系,重視擴大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國家合作。2022年12月,烏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

同176個國家保持外交關系,在其中49個國家設有大使館。是聯合國、美洲國家組織、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拉美一體化協會、拉美經濟體系、七十七國集團、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國和不結盟運動觀察員。2016—2017年度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同其他拉美國家的關系】優先發展同拉美國家的關系,特別是同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南共市成員國的關系。積極參與拉美地區事務,以南共市為優先方向,支持南美及拉美一體化。積極倡議加強區域合作,應對金融市場震蕩,維護地區經濟穩定。2019年2月,委內瑞拉問題“國際接觸小組”首次會議在烏拉圭舉行。烏拉圭同其它國家一道建立“蒙得維的亞機制”,積極斡旋委內瑞拉局勢。拉卡列總統就任后,訪問巴西、巴拉圭、哥倫比亞并接待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厄瓜多爾等國元首來訪。    

【同美國的關系】同美國自1830年建交以來一直保持傳統友好關系。2007年,美總統布什、財政部長保爾森、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副國務卿伯恩斯、助理國務卿香農分別訪問烏拉圭,雙方簽署《貿易與投資框架協議》。2009年12月,美西半球事務助理國務卿巴倫蘇埃拉訪烏。2010年3月,美國務卿希拉里出席烏總統權力交接儀式。7月,美西半球事務助理國務卿凱利訪烏。2011年3月,美國防部西半球事務部長助理莫拉訪烏,舉行美烏首次防務戰略對話。2012年,阿斯托里副總統兼國會主席、參議長訪美。2014年5月,穆希卡總統訪美并同奧巴馬總統舉行會談。2014年7月,烏宣布接收6名美關塔那摩監獄囚犯。本屆政府執政以來,烏美互動頻繁。2020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派特使出席烏總統權力交接儀式。同月,拉卡列總統同特朗普通電話。2021年4月,美南方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法勒,總統特別助理兼國家安全委員會西半球事務高級主任岡薩雷斯和國務院西半球事務代理助卿鐘茱莉先后訪烏。2021年11月,美常務副國務卿舍曼訪烏,會見拉卡列總統和布斯蒂略外長。2022年4月,布斯蒂略外長應邀訪美并會見美國務卿布林肯、美西半球事務助卿尼科爾斯和美洲國家組織(OAS)秘書長阿爾馬格羅。同月,美國總統拜登會見烏拉圭駐美大使杜蘭。5月,美政府第九屆美洲峰會特別顧問、美前民主黨參議員多德訪烏,會見拉卡列總統。6月,拉卡列總統因感染新冠病毒取消出席第九屆美洲峰會計劃,改以視頻方式參會,布斯蒂略外長赴紐約參會。11月,美國務院西半球事務助理國務卿尼科爾斯訪問烏拉圭,會見拉卡列總統,并同布斯蒂略外長共同主持召開首次烏美年度政治對話。同月,烏國防部長加西亞會見美國防部西半球事務副助理部長埃里克森。2023年3月,中央情報局副局長科恩訪烏。4月,烏外長布斯蒂略、經濟和財政部長阿韋萊切同美國副貿易代表懷特舉行工作會議,就《烏美貿易和投資框架協定》框架內的談判進行細節調整。4月,烏國防部長加西亞訪美。同月,美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梅南德斯訪烏。6月,拉卡列總統訪美,會見美總統拜登,接受美洲理事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徽章獎”。

【同歐洲的關系】重視保持同歐盟的傳統關系,但反對歐盟農業保護主義政策,希通過談判推動烏拉圭對歐盟出口產品多元化。2010年至2014年,穆希卡總統先后訪問西班牙、瑞典、德國、比利時、芬蘭、梵蒂岡和布魯塞爾歐盟總部。烏同瑞士、西班牙、馬耳他等國簽署避免雙重關稅協定和引渡協定。2015年10月,巴斯克斯總統訪問法國。2017年2月,巴斯克斯總統訪問德國、芬蘭和俄羅斯。2020年11-12月,布斯蒂略外長訪問西班牙、比利時、法國、德國和歐盟總部。2022年5月,拉卡列總統訪問英國。9月,布斯蒂略外長訪問西班牙、比利時、法國、德國和歐盟總部。2023年2月,希臘外長登迪亞斯訪烏。7月,拉卡列總統赴比利時出席第三屆歐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峰會(歐拉峰會)。

­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