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美洲區域(2023-07-19)

2023-07-19 16:27 作者:世衛組織
 疫情描述

疫情速覽

自2023年初以來,世衛組織美洲區域暴發了大規模的登革熱疫情,到目前為止,今年已報告近300萬疑似和確診登革熱病例,超過了2022年全年登記的280萬例登革熱病例。在截至2023年7月1日報告的登革熱病例總數(2 997 097例)中,45%得到實驗室確認,0.13%屬于重癥登革熱。迄今為止,2023年報告登革熱病例最多的是巴西、秘魯和玻利維亞。此外,該區域還在同期報告了1302例死亡,病死率為0.04%。

作為實施蟲媒病毒性疾病預防和控制綜合管理戰略(IMS-Arbovirus)的一部分,世衛組織正在與會員國積極合作,以加強衛生保健和監測能力。

由于伊蚊(尤其是埃及伊蚊)分布廣泛、重癥和死亡風險持續存在以及歷史傳播地區的擴大,包括風險群體和醫護人員在內的所有人群可能都沒有意識到警告信號,因此,世衛組織評估該區域的登革熱風險很高。

根據目前掌握的信息,世衛組織不建議對目前出現登革熱疫情的美洲國家實行任何旅行和/或貿易限制。

疫情描述

登革熱是美洲區域引起病例最多的蟲媒病毒,每3至5年發生一次周期性流行病。在2023年上半年期間,南美洲錄得了多起大規模登革熱疫情。在2023年第1至第26流行病學周(截至7月1日的一周)期間,美洲區域共報告了2 997 097例登革熱病例,其中1302例死亡,病死率為0.04%,累計發病率為每10萬人口305例。在截至2023年第26流行病學周的登革熱病例總數中,有1 348 234例(45%)得到實驗室確認,3907例(0.13%)為重癥登革熱1。巴西境內發現的登革熱病例數最高,為2 376 522例,其次是秘魯188 326例,玻利維亞133 779例。

在以下次區域發現的累積發病率最高:南錐地區2每10萬居民862例,安第斯次區域3每10萬居民268例,中美洲地峽和墨西哥4每10萬居民59例。

在以下國家發現的重癥登革熱病例數最多:巴西1249例,秘魯701例,哥倫比亞683例,玻利維亞591例,墨西哥141例。

全部四種登革熱病毒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DENV4)在美洲區域均有出現。2023年,截至第26流行病學周(截至7月1日),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和委內瑞拉檢測到全部四種血清型的同時傳播;而在阿根廷、巴拿馬、秘魯和波多黎各檢測到DENV1、DENV2和DENV3血清型傳播,在尼加拉瓜檢測到DENV1、DENV3和DENV4血清型傳播。

2022年,美洲區域報告了2 811 433例登革熱病例,是有記錄以來第三高的年份,僅次于2016年和2019年。2019年,登記的登革熱病例數量為歷史最高,美洲區域超過310萬例,包括28 203例重癥病例和1823例死亡。

在2023年6月12日至7月1日期間,由于采取了控制措施以及受到溫度和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南錐地區和安第斯次區域的一些國家出現了病例數量下降,主要是在南錐地區。中美洲和加勒比區域的一些國家在數據通報方面也存在延遲問題。這些因素導致病例數量下降,并在下面的流行病學曲線中觀察到下降趨勢。

1.­美洲區域20222023年的登革熱病例數(截至第26流行病學周)和過去5年的平均數

資料來源:美洲區域國家和地區衛生部和衛生研究院向美洲衛生信息平臺(PLISA、泛美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輸入的數據。可查閱:https://opendata.paho.org/en。2023年7月11日訪問。

2.­截至202371日美洲區域受影響最嚴重國家**的登革熱疑似病例(A)和每10萬人的累計發病率(B

** 美洲區域報告了99%病例的國家

資料來源:美洲區域國家和地區衛生部和衛生研究院向美洲衛生信息平臺(PLISA、泛美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輸入的數據。2023年7月11日訪問。

3.­截至2023年第26流行病學周的美洲區域登革熱死亡(A)和病死率(B

資料來源:美洲區域國家和地區衛生部和衛生研究院向美洲衛生信息平臺(PLISA、泛美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輸入的數據。

選定國家的疫情概況

雖然登革熱在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大多數國家流行,但在當前疫情季,觀察到的登革熱病例增長水平高于過去五年錄得的平均病例數,傳播范圍也超出了歷史上的傳播地區。以下是向泛美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報告的美洲區域受影響最嚴重國家5的登革熱流行病學概況。

阿根廷6

根據阿根廷《國際衛生條例》國家歸口單位的數據,截至2023年第26流行病學周(截至7月1日的一周),阿根廷報告了126 431例登革熱病例,其中118 089例為本土病例,1398例為輸入性病例,6944例正在調查中。53%的病例為實驗室確診病例,304例(0.24%)屬于重癥登革熱。在此期間,共報告了65例死亡,病死率為0.05%。與該國在2019/2020年疫情期錄得的上一次登革熱流行病學疫情(2020年為59 264例)相比,2022/2023年期間的病例數增加了47%(2023年為126 431例)。

巴西

2023年,截至第26流行病學周,在已報告的2 376 522例登革熱病例中,有1 051 773例(44.2%)得到實驗室確診,1249例(0.05%)屬于重癥登革熱。截至2023年第26流行病學周登記的病例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與過去五年的平均數相比增加了73%。在同一時期,共報告了769例死亡,病死率為0.03%。

玻利維亞

2023年,截至第25流行病學周,在已報告的133 779例登革熱病例中,有22 761例(17%)得到實驗室確診,并有591例(0.44%)屬于重癥登革熱。截至2023年第25流行病學周登記的病例數比2022年同期報告的病例高16倍,比過去五年的平均數高5倍。在同一時期,報告了77例死亡,病死率為0.06%。

哥倫比亞

2023年,截至第25流行病學周,在已報告的50 818例登革熱病例中,有25 958例(51%)得到實驗室確診,并有683例(1.34%)屬于重癥登革熱。在2023年第25流行病學周登記的病例數比2022年同期報告的病例數高66%,比過去五年的平均數高47%。在同一時期,報告了29例死亡,病死率為0.06%。

哥斯達黎加

2023年,截至第25流行病學周,在已報告的2712例登革熱病例中,有254例(9.3%)得到實驗室確診,沒有重癥登革熱病例。截至2023年第25流行病學周登記的病例數比2022年同期高16%,比過去五年的平均數高19%。在同一時期,沒有報告死亡病例。

危地馬拉

2023年,截至第24流行病學周,在已經報告的4529例登革熱病例中,有699例(15%)得到實驗室確診,并有6例(0.13%)屬于重癥登革熱。截至2023年第24流行病學周登記的病例數比2022年同期高80%,比過去五年的平均數高45%。在同一時期,報告了5例死亡,病死率為0.11%。

墨西哥7

根據墨西哥《國際衛生條例》國家歸口單位的數據,截至2023年第26流行病學周,在已報告的31 549例登革熱病例中,有4400例(14%)得到實驗室確診,141例(2%)屬于重癥登革熱。截至2023年第26流行病學周登記的病例數比2022年同期高2.5倍,比過去五年的平均數高58%。在同一時期,報告了5例死亡,病死率為0.02%。

尼加拉瓜

2023年,截至第25流行病學周,在已報告的56 780例疑似登革熱病例中,有1016例(1.8%)得到實驗室確診,并有10例(0.02%)屬于重癥登革熱。截至2023年第25流行病學周登記的病例數比2022年同期高2.7倍,比過去五年的平均數高2.1倍。在同一時期,報告了1例死亡,病死率為0.002%。

巴拿馬8

2023年,截至第24流行病學周,在已報告的3176例登革熱病例中,有2161例(68%)得到實驗室確診,并有7例(0.22%)屬于重癥登革熱。截至2023年第24流行病學周登記的病例數比2022年同期高54%,比過去五年的平均數高63%。在同一時期,沒有報告死亡病例。

秘魯9

2023年,截至第26流行病學周,在已報告的188 326例登革熱病例中,有105 215例(55.9%)得到實驗室確診,701例(0.37%)屬于重癥登革熱。截至2023年第26流行病學周登記的病例數是2022年同期報告病例數的3.1倍。同期,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中共報告325例死亡,病死率為0.17%。

該病的流行病學情況

登革熱是由蚊子傳播給人的一種病毒感染。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中較為常見。大多數感染登革熱的人不會有癥狀。對于有癥狀的人來說,最常見癥狀是高燒、頭痛、身體疼痛、惡心和皮疹。大多數人會在1-2周內好轉,然而,有些人會發展成重癥登革熱,包括因血漿滲漏導致的休克或呼吸窘迫、嚴重出血、器官損傷和死亡。

如果是重癥病例,登革熱可能會致命。可通過避免蚊子叮咬的方式避開登革熱風險,特別是在白天。目前,登革熱還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因此,病例管理側重于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疼痛癥狀。一些重癥病例是繼發性感染(再次感染另一種血清型)。

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地的登革熱發病率急劇上升,從2000年到2019年,向世衛組織報告的全球病例從2000年的505 430例增加到2019年的520萬例。絕大多數病例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經自我管理后即可痊愈,因此,登革熱病例的實際數量多于報告數量。許多病例也被誤診為其他發熱性疾病。

現在,這種疾病在世衛組織非洲、美洲、東地中海、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區域100多個國家呈地方性流行。美洲、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區域受影響最嚴重,亞洲約占全球疾病負擔的70%。

2019年是全球報告登革熱病例最多的一年。所有區域都受到影響,阿富汗首次錄得登革熱傳播。美洲區域報告了310萬病例,其中超過25 000例屬于重癥登革熱。孟加拉國(101 000例)、馬來西亞(131 000例)、菲律賓(420 000例)和越南(320 000例)報告的病例數較多。

 公共衛生應對

衛生部的應對:

  • 定期與國家和國家以下級別衛生主管部門舉行會議。為了適當應對疫情,一些國家采取了應急中心行動。
  • 加強了監測活動,以便及早發現病例。
  • 在受影響地區加強了媒介控制活動。
  • 加強了實驗室網絡。
  • 對醫護人員進行了發現重癥登革熱警告信號的培訓。
  • 利用風險通報信息促進提高衛生工作者(通過分享實況報道和監測工具)和當地民眾對這種疾病的認識。
  • 一些國家在本國衛生部的指導下建立了蟲媒病毒性疾病臨床專家國家網絡,負責在地方一級開展臨床培訓。

世衛組織的應對:

  • 作為實施蟲媒病毒性疾病預防和控制綜合管理戰略(IMS-Arbovirus)的一部分,世衛組織正在與會員國積極合作,以便它們能夠加強衛生保健和監測能力。
  • 世衛組織一直在支持會員國防范和應對可能發生的疫情,包括組織衛生服務。
  • 世衛組織正在通過發布指南以及向國家主管部門提供流行病學監測材料和技術援助的方式,支持會員國實施有效的媒介綜合監測和控制。
  • 世衛組織正在支持提高實驗室能力,以便能夠在整個區域實現及時準確的診斷和病例發現。
  • 世衛組織正在通過發布病例管理建議和提供臨床保健培訓的方式支持衛生保健工作者的能力建設。
  • 世衛組織正在向當前正在發生大規模疫情的國家派出專家。
  • 2020年,世衛組織開始與安第斯衛生組織——Hipólito Unanue協定(ORAS-CONHU)合作,以加強玻利維亞、哥倫比亞、智利、厄瓜多爾、秘魯和委內瑞拉預防和控制蟲媒病毒性疾病的國家技術能力。這種合作是在世衛組織已經批準的《蟲媒病毒性疾病預防和控制綜合管理戰略》的框架內進行的。
  • 作為世衛組織與會員國之間開展合作監測的一部分,設立建了虛擬合作空間,以便能夠自動生成不同的流行病學分析、情況研究室和流行病學公報,加強對登革熱和其他蟲媒病毒的流行病學監測。
  • 世衛組織還在風險評估和風險通報方面提供意見。
 世衛組織的風險評估

登革熱是一種蚊媒病毒性疾病(蟲媒病毒),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公共衛生影響。由于伊蚊(尤其是埃及伊蚊)分布廣泛,引起這種感染的病毒已在美洲區域流行了幾十年10,并且每3至5年發生一次周期性流行病。該區域以前曾記錄過幾次登革熱疫情。

這種蟲媒病毒可由受感染的旅行者攜帶(輸入性病例),并且可能會在存在媒介和易感人群的地方建立新的本地傳播區。由于它們是蟲媒病毒,在存在埃及伊蚊的地區生活的所有人群都面臨風險,不過,它們主要對最脆弱人群產生影響,因為這些人群中的蟲媒病毒疾病規劃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應對疫情。

當前高傳播情景的后果取決于幾種因素,包括目前采取協調一致的公共衛生應對和臨床管理的能力、南半球蟲媒病毒季的提前開始、蚊子密度高以及氣候變化和厄爾尼諾現象在南半球可能產生的影響、COVID-19大流行期間缺乏媒介監測和控制活動以及區域內蟲媒病毒易感人群比例高。目前的登革熱高傳播情景是在其他正在發生的疫情和突發事件的背景下發生的。同時發生的突發事件的協同效應可能會影響衛生系統應對蟲媒病毒性疾病流行的能力,從而影響疾病控制和適當的臨床管理,包括但不限于:(i)誤診,因為登革熱癥狀可能不具有特異性,與包括基孔肯雅熱、寨卡病毒病和麻疹在內的其他感染類似,可能導致病例管理不當;(ii)由于病例數量大以及同時暴發的其他傳染病疫情,一些地區的醫療機構不堪重負;以及(iii) COVID-19大流行對蟲媒病毒性疾病規劃可以利用的資源減少產生影響,需要開展媒介控制活動,需要對醫護人員進行能力建設和培訓以及需要維持和采購開展媒介控制活動所需的設備和殺蟲劑。

登革熱是南美洲大多數國家的地方流行病。然而,在已經發現登革熱疫情的2023年上半年疫情季期間,病例數量有所增加,高于過去五年錄得的平均病例數,登革熱的疫情范圍擴大到歷史傳播地區以外。

伊蚊在美洲區域有著廣泛的分布,因此,登革熱很可能在國際上傳播。此外,在該區域內,特別是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預計一些國家的降雨量將會在2023年下半年有所增加,根據降雨量的大小和對登革熱流行地區的影響,這可能會導致登革熱的發病率增加,并為受影響地區的衛生系統帶來蟲媒病毒性疾病的額外負擔。

由于媒介(特別是埃及伊蚊)廣泛分布,重癥甚至死亡的風險持續存在以及傳播范圍擴大到歷史傳播地區以外,包括高風險群體和衛生保健工作者在內的所有人口可能沒有注意到警告信號,因此,區域一級的風險被評估為很高。

關于流行登革熱病毒血清型的信息有限。預計這些地區的大部分人口對當前正在流行的病毒并不了解,可能會導致疫情暴發。另外,這些地區的人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警告信號,可能會耽誤就醫時間。

有些地區的地理位置偏遠,缺少醫療機構,人們很難獲得基本衛生保健。特別是在這些地區,人們往往是自己用藥,就登革熱而言,布洛芬、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和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藥屬于禁忌藥,因為它們可能會加重胃炎或出血,并導致死亡風險增加。

該區域會員國報告的其他挑戰包括但不限于幾種預防和控制基本物資耗盡、缺少實驗室診斷試劑和消耗品以及需要對現場工作團隊和衛生工作者進行再培訓。此外,由于中美洲和北半球下半年的天氣條件有利于媒介活動,預計接下來幾個月的傳播率會更高。

 世衛組織的建議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DENV)引起的,而登革熱病毒是黃病毒科的一種核糖核酸病毒。該病毒有四種不同但密切相關的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DENV-4)——感染康復后對同一血清型擁有終身免疫力。雖然大多數登革熱病例屬于輕癥,但一種以上血清型的連續感染會增加發生重癥登革熱的風險,包括因血漿滲漏引起的休克或呼吸窘迫、嚴重出血、器官損傷和死亡。

預防工作高度集中在伊蚊(這種蚊子是區域內傳播能力最強的媒介)監測和控制方面。由于媒介監測和控制可能難以維持,特別是在登革熱病毒全年流行的地區,早發現重癥病例并給予適當的醫療關注是降低重癥病例率從而降低病死率的關鍵。社區應在工作或學習場所以及家中采取個人防護和減少污染源的措施。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沒有特定的抗病毒療法。臨床管理以支持性護理為主,包括進行補液和服用退燒藥;康復后可(對登革熱病例中的特定血清型)擁有免疫力。由于這些蟲媒病毒的癥狀可能會有重疊,可能很難做出臨床流行病學診斷,而且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的免疫球蛋白M和G抗體(IgM和IgG)存在交叉反應,從而影響到準確診斷,可能導致病例管理不善和影響流行病學監測的有效性。因此,建議使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進行分子診斷。

非常重要的是,美洲區域各會員國要保持高度警惕,準備加強預防、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控制蟲媒病毒方面的行動,包括在發現這些疾病的病例和潛在并發癥、確定重癥高風險人群、對病例進行適當的臨床管理和跟蹤調查以防止日后死亡方面對衛生保健工作者進行培訓和提醒。預計2023年下半年登革熱病例將會增加。有針對性的綜合媒介監測、登革熱媒介殺蟲劑耐藥性監測以及控制措施有助于降低傳播率。作為一般預防措施,世衛組織建議避免蚊蟲叮咬,包括使用驅蚊劑。登革熱傳播風險最高的時間是白天和傍晚。

世衛組織向所有會員國重申加強以下方面的重要性:(1)它們及時識別和確認病例的實驗室能力;(2)它們快速發現和管理病例的醫療保健能力,以及(3)它們快速發現發病率趨勢和實施控制措施的監測能力。由于鄰國可能存在病例,因此,有必要通過積極的跨境協調和信息共享,保持對區域內局勢的密切監測。

根據目前掌握的信息,世衛組織不建議對目前出現登革熱疫情的美洲國家實行任何旅行和/或貿易限制。

 更多信息

[1]­阿根廷、巴西、智利、巴拉圭和烏拉圭。

[2]­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和委內瑞拉。

[3]­伯利茲、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和巴拿馬。

[4]­美洲區域國家和地區衛生部和衛生研究院向美洲衛生信息平臺(PLISA、泛美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輸入的數據。可查閱:https://opendata.paho.org/en。2023年7月11日訪問。

[5]­美洲區域報告了99%病例的國家

[6]­阿根廷《國際衛生條例》國家歸口單位提供的信息。

[7]­墨西哥《國際衛生條例》國家歸口單位提供的信息。

[8]­巴拿馬《國際衛生條例》國家歸口單位提供的信息。

[9]­秘魯《國際衛生條例》國家歸口單位提供的信息。

[10]­在過去四十年里,美洲的登革熱發病率從1980年代的累計150萬例增加到2010-2019年的1620萬例。

 

責編:江湖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