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戊型肝炎-南蘇丹(2023-05-05)

2023-05-05 16:27 作者:世衛組織
 疫情描述

情況一覽

2023年4月14日,南蘇丹衛生部宣布西加扎勒河州首府、南蘇丹最大的城市之一瓦烏市爆發戊型肝炎病毒(戊肝病毒)疫情。2023年3月23日至2023年4月13日期間,瓦烏共報告91例戊肝疑似病例,其中35例確診;已報告有5例死亡(病死率[CFR]5.5%)。衛生部在世衛組織支持下部署多學科國家快速反應小組,負責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確定疫情程度,查明暴露或風險因素以防止進一步傳播,并采取適當預防措施。

戊肝病毒為糞口傳播,主要途徑是受污染的水。戊型肝炎遍布世界各地,常見于供水不足、獲得足夠清潔飲用水的機會有限、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條件差以及衛生服務有限的發展中國家或有人道主義緊急情況的地區。

南蘇丹本提烏國內流離失所者營地自2018年出現戊型肝炎病毒病例以來,每年都有季節性激增報告,特別是在發生洪水導致飲用水污染的雨季。由于南蘇丹與蘇丹和埃塞俄比亞接壤,國與國之間有大量往來,因此存在該疾病國際傳播的風險。本提烏國內流離失所者營地位于聯合州魯布科納縣,那里的國內流離失所者和難民人口流動性大,令局勢進一步惡化。

疫情介紹

2023年4月14日,南蘇丹衛生部宣布西加扎勒河州首府瓦烏市暴發戊肝病毒疫情。

2023年3月22日,衛生部獲悉發生黃疸聚集性疫情,有若干死亡病例。為應對疫情,衛生部在世衛組織支持下立即部署多學科國家快速反應小組,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描述疫情特征,確定疫情規模,并查明暴露或風險因素,指導控制和預防措施。

2023年3月23日至2023年4月13日期間,共報告91例戊肝病毒疑似病例,其中5例死亡(病死率為5.5%)。共收集44份血液樣本并檢測戊肝病毒IgM抗體,其中79%(n=35)確診。大多數病例(93%)為瓦烏南部的拿撒勒村報告。病例年齡中位數為20歲(所有年齡段為2至71歲)。受影響最大的是男性,占所有報告病例的74%。

2023年4月17日,24份樣本運往烏干達病毒研究所和醫學研究理事會病毒學實驗室驗證陽性結果。2023年4月24日,24份樣本中有10份實時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結果為戊肝病毒陽性。正在對樣本進行進一步詳細研究和測序。

自2018年以來,南蘇丹一直有戊型肝炎病毒病例報告,聯合州(南蘇丹中北部)魯布科納縣的本提烏反復暴發疫情,那里的本提烏國內流離失所者營地約有17萬人。

2018年至2021年11月29日期間,該國共報告1707例疑似病例,包括104例確診病例和12例死亡病例(僅2021年就有5例死亡)。所有確診病例均在烏干達病毒研究所進行了聚合酶鏈反應檢測。

2022年,聯合州本提烏國內流離失所者營地報告2110例病例。繼2022年3月、4月和10月連續發現病例后,無國界醫生組織和衛生部在本提烏國內流離失所者營地聯合開展首次戊肝疫苗接種。營地約17萬人中約有2.5萬人(包括孕婦)接種了疫苗。

截至2023年3月19日,本提烏國內流離失所者營地報告4009例戊肝病例,其中27例死亡(病死率:1%)。

 流行病學

戊型肝炎是戊肝病毒引發的肝臟疾病。戊型肝炎遍布世界各地,常見于獲得足夠清潔飲用水的機會有限、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條件差以及衛生服務有限的發展中國家或有人道主義緊急情況的地區。

戊肝病毒為糞口傳播,主要途徑是受污染的水。戊型肝炎的風險因素與惡劣衛生條件有關,感染者糞便中排出的病毒接觸了人類飲用水。感染在2-6周內自行消退,致死率為0.5-4%。暴發性肝炎是戊肝病毒引起的嚴重肝功能損害,妊娠期更為常見。孕婦發生急性肝衰竭、流產和死亡的風險增加,尤其是妊娠中期和晚期:妊娠最后三個月婦女的病死率可高達20-25%。

在全球范圍內,大多數人類戊肝病毒感染為基因1型和2型,主要影響發展中國家人口,那些地區往往飲用水受到污染并缺乏適當衛生設施,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亞洲。

 公共衛生應對

南蘇丹衛生部繼續與世衛組織和合作伙伴合作,確保全面落實應對措施,為南蘇丹人民防范戊肝病毒風險。衛生部已啟動以下主要應對行動:

領導和協調

  • 州一級和國家一級的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水衛)小組正在跟蹤應對工作的進展。
  • 熱點縣(瓦烏和朱爾河)的水衛合作伙伴繼續專注于與衛生部州級工作組的感染預防和控制以及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部門合作。
  • 州級水衛小組每周安排兩次會議。
  • 水衛小組的次國家級協調員參加州級工作組會議,獲取最新信息后轉發合作伙伴。
  • 公共衛生應急行動中心和所有應對部門立即啟動工作:協調、監測、病例管理、水衛、感染預防和控制、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安全、有尊嚴的入葬、入境點和后勤。

水衛

  • 水衛有關部門繼續向衛生合作伙伴提供所有必要技術指導,以便在衛生合作伙伴不具備水衛能力的目標衛生設施和戊肝病毒治療/隔離中心實施感染預防和控制。
  • 州級水衛小組正在與衛生合作伙伴協調,查明受影響的家庭,提供水衛相關的非食品類物資并加強個人衛生。

監測和病例管理

  • 在瓦烏保留多學科國家快速反應小組,繼續支持州級衛生部門和合作伙伴在主動搜索病例和統計病例情況、在瓦烏教學醫院和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進行額外樣本采集和檢測、病例管理和衛生設施采取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等領域開展全面應對工作,改善受影響社區的水衛條件和感染預防和控制工作。
 世衛組織的風險評估

南蘇丹和本提烏國內流離失所者營地自2018年起開始發現戊型肝炎病毒病例。如果水衛條件得不到改善,人類健康面臨巨大的潛在風險,特別是對孕婦和嬰兒而言,已有報告發生戊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妊娠晚期)。

出于以下原因,評估國家層面的風險級別為高:

  • 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習慣差,特別是國內流離失所者營地;
  • 安全飲用水供應有限;
  • 難以獲得基本醫療服務;
  • 南蘇丹有大量國內流離失所者;
  • 財政困難影響了有效控制疫情的能力,限制了當地有效開展應對工作的能力;
  • 疫苗供應有限;
  • 人口流動;
  • 未引入戊型肝炎病毒疫苗的情況下,孕婦死亡風險高;

由于國內流動的流離失所人口與穿越南蘇丹、蘇丹和埃塞俄比亞邊境的難民之間有傳播疾病的風險,區域層面的總體風險級別評為中等。2018年,對本提烏國內流離失所者營地報告的戊型肝炎病毒病例分離株進行了基因組測序,顯示為戊型肝炎病毒基因1型,與乍得盆地和烏干達北部分離的病毒株密切相關。這凸顯了在當前背景下涉及國內流離失所者、難民和其他人道主義關切人群的廣泛區域傳播風險。

全球層面風險級別不高。

 世衛組織的建議

預防是對抗這一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在社區層面,減少戊型肝炎病毒傳播最重要的干預措施是安全飲用水、公共供水質量標準和適當環境衛生設施。在個人層面,減少傳染風險的途徑有保持用清水和肥皂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特別是處理食物之前洗手,避免使用純度不明的水和/或冰,以及遵循世衛組織針對食品安全的個人衛生做法。

為預防急性戊型肝炎的傳播,世衛組織建議加強安全飲用水和適當環境衛生設施的供應。受到這種流行病影響的社區應定期監測飲用水質量。應提高廁所和飲用水源的覆蓋率,避免隨地排便并確保手衛生。

健康促進和預防活動,以及為抗擊戊型肝炎流行確保及早、適當和公平的衛生保健服務,有助于改善公共衛生成果,特別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由于戊型肝炎病毒的潛伏期為2至10周,因此在采取措施確保安全飲用水、環境衛生和加強個人衛生后,可能會繼續出現病例,時間長達10周。

干預措施必須繼續針對弱勢群體,例如為有癥狀的孕婦進行或加強產前診斷,改善這一群體的個人衛生條件,提高診斷和臨床病例管理方面的國家能力,并與鄰近國家開展跨境合作。

患者臨床管理沒有特定治療方案。在疾病暴發等特殊情況下,戊肝及其并發癥的風險以及死亡風險極高。已開發并商用的重組戊型肝炎疫苗益可寧(Hecolin)在中國和巴基斯坦獲得許可。雖然世衛組織不建議將該疫苗納入國家常規人口免疫規劃,但建議各國主管部門在發生疫情時考慮使用該疫苗,包括在孕婦等高風險群體中開展接種。

 更多信息

 

附件:
責編:江湖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