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2024-04-26 17:18

【國 名】 塞拉利昂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erra Leone)。

【國 旗】綠、白、藍三色橫條旗。

【面 積】 7174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為71620km2,領海面積為120km2)。

【人 口】 754.8萬(2021年)。全國有20多個民族。南部的曼迪族最大,北部和中部的泰姆奈族次之,兩者各占全國人口的30%左右;林姆巴族占8.4%;由英、美移入的“自由”黑人后裔克里奧人占10%。官方語言為英語,民族語言主要有曼迪語、泰姆奈語、林姆巴語和克里奧爾語。6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3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10%信奉拜物教。

【首都及主要城市】 首都弗里敦(Freetown),人口約61萬(2021年)。主要城市為北方省省會馬克尼、南方省省會博城、東方省省會凱內馬。

【國家元首】 總統朱利耶斯·馬達·比奧(Julius Maada Bio),2018年4月就任。

【重要節日】 獨立日:4月27日(1961年建國)。

【同中國建交日期】1971年7月29日。

【自然地理】 位于非洲西部,北、東北與幾內亞接壤,東南與利比里亞交界,西、西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約402公里。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約27℃。

【簡史】曼迪人于13世紀進入該地區。1462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1808年,沿海地區成為英國殖民地,1896年淪為英“保護地”。1961年4月27日宣布獨立,但仍留在英聯邦內。1971年4月19日成立共和國,史蒂文斯出任總統。1978年公民投票通過一黨制共和國憲法。在1985年大選中,武裝部隊司令莫莫少將當選總統。莫莫執政后期,塞通過修憲完成了一黨制向多黨制政體的轉變。1991年,桑科領導的“革命聯合陣線”(簡稱聯陣)發動叛亂,塞內戰爆發。1992年、1996年、1997年發生三次軍事政變。1996年2月,塞舉行首次多黨總統和議會選舉,人民黨候選人艾哈邁德·泰詹·卡巴當選總統,次年因政變流亡幾內亞。1998年2月,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維和部隊推翻塞軍政權。3月,卡巴回國復職。1999年11月,聯合國向塞部署維和行動。2002年1月,塞內戰結束。5月,卡巴在大選中獲勝蟬聯。2005年12月,聯合國撤出駐塞維和部隊,成立聯合國駐塞拉利昂綜合辦事處(2008年10月更名為建設和平綜合辦事處,簡稱“聯塞建和辦”),繼續向塞提供防務和發展方面的幫助。2007年8月和9月,塞先后舉行兩輪總統選舉,全國人民大會黨候選人歐內斯特·巴伊·科羅馬當選。

2012年11月,科羅馬總統連選連任。塞局勢保持總體穩定。2014年3月,聯塞建和辦結束任務,象征塞順利完成和平重建進程。

2018年3月,塞人民黨候選人朱利耶斯·馬達·比奧擊敗大會黨候選人薩穆拉·卡馬拉當選總統,提出“新方向”戰略,將教育、農業、旅游等作為施政重點,推出發展經濟新舉措,實現經濟多元化。

2022年,塞選舉委員會宣布,將于2023年6月舉行新一屆總統和議會選舉。


【憲 法】 現行憲法于1991年9月24日頒布。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有權任免副總統、內閣部長、軍隊司令、警察總監、總檢察長和首席法官。總統任期5年,任期不得超過兩屆。

【議 會】 實行一院制,議員任期5年。本屆議會于2018年4月產生,包括14名大酋長議員和132名民選議員(其中人民黨占58席,大會黨占59席)。議長阿巴斯·邦杜(Abass Bundu),2018年4月當選。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4個省(即東方省、南方省、北方省、西北省)和1個區(西區)。東方省轄凱拉洪、凱內馬、科諾3個區,北方省轄邦巴利、法拉巴、科伊納杜古、唐克里里4個區,西北省轄坎比亞、卡雷納、洛科港3個區,南方省轄博城、邦特、莫揚巴、普杰洪等個區,西區轄西區農村和西區城市2個區。

【司法機構】 司法機構分上級法院和下級法院。上級法院有最高法院、上訴法院和高等法院。下級法院包括地區治安法院和酋長領地地方法院。最高司法機關是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和上級法院法官由總統直接任命。現任首席大法官為戴斯蒙德·愛德華(Desmond B. Edwards)。總檢察長由司法部長兼任,現為安東尼·布雷瓦。

【政 黨】 實行多黨制。主要政黨如下:

(1)塞拉利昂人民黨(The Sierra Leone People’s Party,SLPP):執政黨。1951年4月成立,是塞最早成立的政黨。宗旨是為鞏固、維護和促進民主與人權的基本原則而奮斗。黨員主要來自曼迪族,在伊斯蘭教信徒中影響廣泛。現任黨領袖為比奧總統,黨主席為普林斯·哈丁(Prince Harding),總書記為烏馬魯·科羅馬(Umaru Koroma)。

(2)全國人民大會黨(All People’s Congress,APC):反對黨。1960年9月成立。1967年成為執政黨,1992年該黨領導的政權在軍事政變中被推翻。1996年大選失利后成為在野黨,2007年9月重新執政,2018年再次在總統選舉中落敗。黨的宗旨是促進民主和多黨制,保護自由與人權,建立公平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2022年,塞高等法院裁決,大會黨領導集體解散,成立臨時委員會,預計2023年初產生新一屆領導集體。

【重要人物】 朱利耶斯·馬達·比奧:總統。1964年5月12日生。信奉天主教。軍人出身。1996年就任“全國臨時執政委員會”主席,掌握國家最高權力,但很快還政于民。2005年加入塞人民黨,2018年3月參選總統并獲勝。

【經 濟】 系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和礦業為主。長期內戰使塞基礎設施毀壞嚴重,國民經濟瀕于崩潰。內戰結束后,塞政府集中精力重建經濟。科羅馬總統執政后,重點解決電力短缺問題,優先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和礦業,加強稅收征管,努力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埃博拉疫情爆發后,經濟社會發展受到較大影響。2016年塞拉利昂政府將疫后重建作為首要任務,經濟逐步恢復,但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2018年人民黨政府上臺后,將農業、教育、衛生等作為施政重點。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42億美元,人均515.9美元,GDP增長率3.1%(2021年)
  貨幣名稱:利昂(Leone),匯率:1美元≈18利昂(2022年12月)

通貨膨脹率:28.2%(2022年)

【資 源】 礦藏豐富,主要有鐵礦石、鉆石、黃金、鋁礬土、金紅石等。鐵礦石探明儲量超過200億噸。鉆石儲量2300多萬克拉。黃金礦砂發現5處,其中僅南方省包馬洪地區儲量即達2000萬噸,每噸礦砂含金0.2盎司。鋁礬土儲量1.2億噸。金紅石儲量3億噸。沿海出產邦加魚、金槍魚、黃花魚、青魚和大蝦等,但近年漁業資源趨于枯竭。全國森林面積約3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盛產紅木、紅鐵木等,木材儲量300萬立方米。

【制造業】 均為小型輕工業,生產啤酒、軟飲、面粉、肥皂、水泥、涂料等。2021年,制造業占實際GDP的9.53%。

【農 業】 塞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適宜農作物生長,全國60%以上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塞可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75%,但只有24.2%為已耕地。主要糧食作物為木薯、稻米、玉米、高粱、小米等,經濟作物為可可、咖啡、棕櫚仁、花生、芝麻、生姜等,畜牧業以飼養牛、羊、豬、雞為主。農業耕種方式原始,生產方式落后,大多以家庭為單位采用傳統方法耕作。糧食不能自給。

【旅游業】 海濱地區風光秀麗,十分適宜發展旅游業。但由于交通不便和缺乏資金,旅游資源一直得不到有效開發。2019年塞旅游與文化部報告稱,入境游客人數為10.7萬人次。塞共有459家酒店,其中擁有100-150間客房酒店占比0.7%,47%酒店房間數少于10間。主要景點有:50公里長、未被污染的原始沙灘、濱圖瑪尼山脈和鐵吉山脈等。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入境游客僅2.4萬人次。2021年,入境游客7.1萬人次。

【交通運輸】 鐵路:上世紀60年代末有600公里,1974年后停用。

公路:總長約11999公里,其中8555公里為等級公路(初級、二級、支線),40%的等級公路路況較差。

水運:有33個大小不等的港口和碼頭,多由外國公司經營。主要港口弗里敦為深水良港,可停泊萬噸輪船,年吞吐量125萬噸。佩佩爾、邦特、尼蒂為礦產品和農副產品出口港。內河航線750公里,終年可通航的有600公里,部分河流每年僅3個月可通航。

空運:隆吉機場是唯一的國際機場。另有國內機場12個,可停降小型飛機。目前,塞國際航班均由外國航空公司運營。

【財政金融】 2021年,塞財政收入約4.2億美元,外匯儲備約9.32億美元。

塞拉利昂銀行是塞中央銀行,負責制定規章制度和監督金融運作。另有13家商業銀行、1家金融信托公司、2家票據貼現銀行、6家社區銀行、8家保險公司、61個外匯兌換所。

【對外貿易】 主要出口鐵礦砂、鉆石、金紅石、可可、咖啡等,主要進口燃油、機械、食品、工業制成品等。2019年主要出口對象為利比里亞、科特迪瓦、哈薩克斯坦、荷蘭等;進口主要來自中國、阿聯酋、印度、英國、等。近年來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2017 2018 2019 2020

進口額(離岸價格) 12 12.1 13.88 12.98

出口額(離岸價格) 6.52 6.39 6.67 4.48(資料來源:2021年5月經濟季評國別報告)

【外國援助】 塞社會經濟發展落后,對國際援助有較大的依賴。對塞國家援助主要發展伙伴為英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發展機構、非洲發展銀行、伊斯蘭發展銀行、歐盟、中國、愛爾蘭、日本等。

【人民生活】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2020年人類發展報告》,塞拉利昂的人類發展指數在188個國家中居第182位。57.9%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2012年人均壽命婦女為60.42歲,男子為55.23歲。兒童死亡率較高,約有16.1%的兒童在5歲前夭折。孕產婦死亡率為1.1%。瘧疾、肺結核、傷寒、霍亂和拉沙熱等病流行。

【軍 事】 1961年建軍,稱塞拉利昂皇家部隊,1971年改稱塞拉利昂共和國武裝部隊。最高指揮機構為國防部,總統為武裝部隊總司令。實行志愿兵役制。1997年軍事政變后,國家安全防衛和清剿叛軍的任務由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駐塞維和部隊和塞民防部隊承擔。根據1999年7月7日簽訂的洛美協議規定,西共體維和部隊自1999年8月開始撤出,維和任務由聯合國駐塞拉利昂特派團替代;聯陣、民防部隊、塞拉利昂軍隊和準軍事組織的所有戰斗人員的武裝將被解除,重新組建能反映塞拉利昂地緣政治結構的武裝部隊。2002年1月,解除武裝進程完成,聯陣和民防部隊共有47000余人被解武。此后,塞重組共和國武裝部隊。現任總參謀長為蘇雷·西塞中將(Lieutenant General Sullay Sesay)。

塞現有總兵力9874人,其中陸軍9544人,海軍298人,空軍32人。

【教 育】 20世紀90年代初成立國家基礎教育委員會,實施6-3-3-4制教育(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或技術學校3年,高校4年),實行9年義務教育制。目前,塞擁有7所公立高等或技術院校,包括塞拉利昂大學、恩加拉大學、米爾頓馬蓋教育與科技大學等。

【新聞出版】 共發行報刊40種,均為英文,多數為周報,發行量較小。《阿沃克報》、《協和時報》、《獨立觀察家報》、《旗幟時報》、《覺悟時報》、《新市民報》、《塞拉時報》等較有影響。

塞通訊社成立于1980年,是隸屬于新聞部的官方新聞社,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其提供技術和設備。塞通社是泛非新聞社成員,向泛非社、BBC等國際新聞機構和塞拉利昂廣播系統提供新聞稿。

塞拉利昂廣播電臺始建于1955年,每天用英語、曼迪語、克里奧爾語廣播,覆蓋全國。VOA和BBC在塞設有轉播站。另民主電臺、英國廣播公司、美國之音、法國之聲等在當地影響較大。

塞有塞拉利昂廣播電視公司(SLBC)、非洲青年之聲(AYV)、星空電視臺(Star TV)三家主要電視臺,主要覆蓋首都弗里敦及外省部分地區。

【對外關系】 奉行不結盟和睦鄰友好政策。致力于非洲團結和地區合作;主張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反對外來干涉,呼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強調多邊主義;重視發展同英、美等國關系,努力改善同歐盟及國際金融機構的關系,以爭取對其和平進程及經濟重建的支持;繼續保持與主要伊斯蘭國家的友好交往。現為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不結盟運動、伊斯蘭合作組織、英聯邦、非洲聯盟、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馬諾河聯盟等組織成員,同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現為非盟安理會改革十國元首委員會主席國。

【同英國的關系】 1961年4月與英國建交。塞為英聯邦成員,兩國關系密切。英系塞主要援助國。2005年1月,科羅馬外長訪英。7月,貝雷瓦副總統訪英。2006年10月,英派兵與塞軍舉行聯合軍事演習。11月,查爾斯王儲訪塞。2007年5月,英首相布萊爾訪塞。2008年1月,科羅馬總統訪英。2月,英國國際發展國務大臣訪塞。2009年1月,英外交國務大臣劉易斯訪塞。11月,塞援助和投資會議在倫敦舉行。5月,英軍總參謀長理查德上將訪塞。2012年5月,英國皇家海軍無畏號驅逐艦訪塞。10月,英外交部國務部長馬克·西蒙斯訪塞。2014年6月,英國國際發展部公布,2013-2014財年援塞金額為6860萬英鎊,約合1.15億美元。2020年9月,英國國際發展部向塞提供1600萬美元援助,支持塞改善學校教育。10月和12月,英國際發展大臣賈斯汀·格林寧兩次訪塞,11月,英外交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訪塞,顯示對塞抗疫支持。2015年2月,英國國防大臣法倫、國際事務大臣格林寧先后訪塞。2016年2月22日,11月,英國國際發展事務大臣帕特爾訪塞。當月,塞軍首次與英軍在塞舉行聯合叢林作戰訓練。2008年至2017年,英前首相布萊爾多次訪塞。2017年4月,安妮公主訪塞。2018年4月,比奧總統赴英國出席英聯邦首腦會議,英國成為其就任后域外首訪國家。2018年9月,英國議員代表團訪塞。2019年2月,塞外長卡巴訪英。6月,比奧總統赴英出席英國-塞拉利昂貿易和投資論壇。2020年1月,比奧總統赴英出席2020英非投資峰會。2020年9月,英國國際發展部向塞提供1600萬美元援助,用于改善學校教育。2021年7月,比奧總統赴英國參加全球教育峰會。2021年11月,比奧總統與英國首相約翰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等會面。2022年9月,塞第一夫人法蒂瑪出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葬禮。

【同美國的關系】 1961年4月同美國建交。2006年4月,美軍艦訪塞。5月,美向塞捐贈3艘小型近岸巡邏艇。2007年6月,美宣布免除塞5800萬美元債務。11月,美助理國務卿弗雷澤赴塞出席科羅馬總統就職儀式。2009年9月,美軍非洲司令部司令威廉· 沃德(William Ward)訪塞。11月,美宣布對塞糧食援助提高至每年2400萬美元。2010年7月,美政府宣布在其“全球農業與糧食安全項目”向下向塞提供5000萬美元,用于農業發展領域。過去20年,美國累計對塞援助9.54億美元,其中衛生健康領域2.6億美元。2012年9月,美軍非洲司令部司令卡特· 哈姆(Carter F. Ham)訪塞。2013年3月,應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科羅馬對美進行工作訪問。2014年7月,美國副總統夫人吉爾·拜登訪塞。8月,塞外長卡馬拉率團出席在華盛頓舉行的首屆美非峰會。10月,美國際開發署署長拉吉夫·沙阿訪塞,宣布美新增1.42億美元援助,以支持疫區國家抗擊疫情。2015年5月,美國際開發署助理署長波斯特爾訪塞。2017年3月,塞首次參加美國非洲司令部在幾內亞灣發起的多國海上軍演。2021年6月,塞外長弗朗西斯訪美。2022年12月,比奧總統赴美出席第二屆美非領導人峰會。

【同尼日利亞的關系】 1961年4月同尼日利亞建交。兩國簽有安全協定。尼曾在塞駐軍,負責塞總統府等要地的守衛,并幫助訓練塞軍隊。2005年9月,尼外長奧孔約—伊維拉訪塞。2006年9月,塞國防部副部長布勒爾率團赴尼參加次地區戰后國家建設和平與吸引投資論壇。2007年5月,尼總統奧巴桑喬訪塞。11月,尼總統亞拉杜瓦赴塞出席科羅馬總統就職儀式。2008年6月,科羅馬總統出席在尼日利亞召開的西共體首腦會議。7月,尼日利亞政策戰略研究院代表團訪塞。2008年6月塞總統科羅馬對尼進行工作訪問。2010年5月,科羅馬總統訪尼。6月,尼國防部長卡尤德訪塞。2011年5月,科羅馬總統赴尼出席喬納森總統就職儀式。2012年10月,喬納森總統訪塞。2013年7月,科羅馬總統赴尼出席西共體首腦會議。2014年2月,科羅馬總統赴尼出席人類安全、和平與發展國際會議并參加尼創建100周年慶祝活動。2015年5月,科羅馬總統出席尼新任總統布哈里就職典禮。2018年,尼向塞選舉委員會提供物資支持。比奧總統當選后,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第一時間向比致賀。2018年5月,比奧總統訪問尼日利亞。2019年7月,比奧總統赴尼出席尼日利亞國防學院畢業典禮并發表演講。

【同利比里亞的關系】 1961年4月同利比里亞建交。1973年10月,兩國簽訂關于成立馬諾河聯盟的宣言。2005年3月,利塞簽署難民遣返協議。7月,利全國過渡政府主席布賴恩特赴塞出席馬諾河聯盟首腦會議。12月,利總統瑟利夫訪塞。2006年7月,卡巴總統出席利獨立159周年慶祝活動。2007年5月,瑟利夫總統訪塞,11月出席科羅馬總統就職儀式。2012年1月,科羅馬總統赴利出席瑟利夫總統就職儀式。5月,科羅馬總統訪問利比里亞。2013年2月,瑟利夫總統赴塞出席科羅馬總統就職儀式。4月,科羅馬總統赴利出席馬諾河聯盟首腦會議。2014年2月,利比里亞副總統博阿凱訪塞。2016年5月6日,利比里亞總統瑟利夫訪塞。2018年5月,利比里亞總統維阿出席比奧總統就職儀式。2019年7月,塞拉利昂總統比奧赴利出席利獨立172周年慶典。2021年4月,利比里亞總統維阿出席塞獨立60周年慶典。

【同幾內亞的關系】 1961年4月與幾內亞建交。1980年,幾內亞加入馬諾河聯盟。1997年塞發生政變后,卡巴總統流亡幾內亞。1998年,幾總統孔戴陪同卡巴總統回國復職。2005年7月,幾總理赴塞出席馬諾河聯盟首腦會議。2006年12月,卡巴總統赴幾出席馬諾河聯盟首腦會議。2007年11月,幾總統孔戴赴塞出席科羅馬總統就職儀式。2008年10月,塞國防部長康特和總參謀長威廉姆斯訪幾。同月,科羅馬總統赴幾內亞出席幾獨立50周年慶典。2009年7月,科羅馬總統訪幾。2010年12月,科羅馬總統訪幾,出席幾新任總統孔戴的就職典禮。2012年3月,幾內亞外長拉馬訪塞。6月,科羅馬總統赴幾參加馬諾河聯盟首腦會議。12月,科羅馬總統訪問幾內亞。2014年5月,科羅馬總統赴幾出席第23屆馬諾河聯盟首腦會議。2015年2月,孔戴總統對塞進行工作訪問。2016年9月,科羅馬總統赴幾內亞出席西非經濟共同體幾內亞比紹問題和平會議。2020年2月15-16日,塞拉利昂總統比奧訪問幾內亞,就兩國邊境問題達成一致。2021年4月,幾內亞總統孔戴出席塞獨立60周年慶典。2022年1月,塞副總統賈洛率團訪問幾內亞并會見幾總理比沃吉。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