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2024-04-24 11:41

【國名】喀麥隆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ameroon,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

【面 積】 475442平方公里。

【人 口】 2861萬(2023年)。約有200多個民族,主要有富爾貝族、巴米累克族、赤道班圖族(包括芳族和貝蒂族)、俾格米族、西北班圖族(包括杜阿拉族)。法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約有200種民族語言,但均無文字。40%人口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20%信奉伊斯蘭教,40%信奉傳統宗教。

【首 都】 雅溫得(YAOUNDE),人口253.8萬。年均氣溫24.9℃,降雨量1299毫米,降雨期133天。

【國家元首】 總統保羅·比亞(Paul BIYA)。

【重要節日】 國慶節:5月20日;獨立紀念日:1月1日;統一紀念日:10月1日。

【簡 況】 位于非洲中部,西南瀕幾內亞灣,西接尼日利亞,東北接乍得,東與中非共和國、剛果(布)為鄰,南與加蓬、赤道幾內亞毗連。海岸基準線長360公里。西部沿海和南部地區為赤道雨林氣候,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4-28℃。

公元5世紀起外來部族大量遷入,并先后形成一些部落王國和部落聯盟。1884年淪為德國的“保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喀東、西部分別被法、英軍隊占領。1922年國際聯盟將東、西喀麥隆分交法、英“委任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聯合國將東、西喀分交法、英“托管”。1960年1月1日法托管區根據聯合國決議獨立,成立喀麥隆共和國,阿赫馬杜·阿希喬出任總統。1961年2月,英托管區北部和南部分別舉行公民投票,6月1日北部并入尼日利亞,10月1日南部與喀麥隆共和國合并,組成喀麥隆聯邦共和國。1972年5月20日,喀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取消聯邦制,成立中央集權的喀麥隆聯合共和國。1982年11月阿希喬辭職,保羅·比亞繼任總統。1984年1月改國名為喀麥隆共和國。

【政 治】 比亞總統執政以來,實行“民族復興”綱領,主張“民主化和民族融合”,政局長期穩定。比亞1984年、1988年兩次連任總統。1990年12月實行多黨制。1992年舉行多黨立法選舉和總統選舉,比亞當選總統,組成以執政黨“喀麥隆人民民主聯盟”(簡稱人民盟)為主體的多黨聯合政府。1997年10月、2004年10月,比亞兩度連選連任。2008年4月,喀國民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對總統任期次數的限制。2011年10月比亞再度連任。2018年10月7日,喀舉行總統選舉,比亞以71.28%的得票率第七次當選總統。

【憲 法】 現行憲法于1972年5月20日經公民投票通過。1975年5月、1983年11月、1984年1月、1988年3月、1991年4月、1996年1月和2008年4月7次修改。憲法規定,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有權任免總理和政府成員,頒布法律和法令,宣布緊急狀態,必要時可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總統通過直接選舉產生,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總統不能履行職權時,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務。總理是政府首腦,領導政府工作,負責執行法律,行使制定規章權,任命行政官員。

【議 會】 憲法規定,立法權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行使。國會議員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本屆國民議會于2020年2月選舉產生,共180個席位,來自8個政黨,其中人民盟占152席,全國民主進步聯盟占7席,社會民主陣線占5席。議長:卡瓦耶·耶吉·賈布里勒(Cavaye Yeguie Djibril),人民盟成員。本屆參議院于2018年3月選舉產生,由市鎮議員投票產生70名參議員,總統任命30名參議員。100名參議員來自7個政黨,其中人民盟占87席,社會民主陣線占7席。參議院設參議長1名、副參議長5名。參議長:馬塞爾·恩吉芬吉·尼亞特(Marcel NJIFENJI NIAT),人民盟成員。

【政 府】 本屆政府于2019年1月組成,包括總理1人、國務部長4人、部長35人、部長級代表8人、國務秘書10人。主要成員如下:總理迪翁·恩古特·約瑟夫(Dion Ngute Joseph),旅游和娛樂國務部長貝洛·布巴·邁加里(Bello Bouba Maigari),司法國務部長埃索·洛朗(Esso Laurent),高等教育國務部長法姆·恩東戈·雅克(Fame Ndongo Jacques),國務部長兼總統府秘書長費迪南·恩戈·恩戈(Ferdinand Ngoh Ngoh),總統府負責國防事務的部長級代表貝蒂·阿索莫·約瑟夫(Beti Assomo Joseph),總統府負責國家最高監察事務的部長級代表姆巴·阿查·福曼當·羅絲·恩格瓦里(Mbah Acha née Fomundam Rose Ngwari,女),總統府負責公共采購的部長級代表塔爾巴·馬拉·易卜拉欣 (Talba Malla Ibrahim),總統府負責與議會關系部長級代表瓦卡塔·博爾維納 (Wakata Bolvine),領土管理部長阿坦加·恩吉·保羅(Atanga Nji Paul),社會事務部長恩蓋內·肯代克·波利娜·伊雷娜(Nguéné née Kendeck Pauline Irène,女),農業和鄉村發展部長姆拜羅貝·加布里埃爾(Mbairobé Gabriel),藝術和文化部長比敦格·姆克帕特·皮埃爾·伊斯梅爾(Bidoung Mkpatt Pierre Ismaël),商務部長姆巴爾加·阿坦加納·呂克·馬格盧瓦爾(Mbarga Atangana Luc Magloire), 新聞部長薩迪·勒內·埃馬紐埃爾(Sadi Réné Emmanuel),權力下放和地方發展部長埃蘭加·奧巴姆·喬治(Elanga Obam Georges),地產、地籍和土地事務部長埃耶貝·阿伊西·亨利(Eyebé Ayissi Henri),水資源和能源部長埃倫杜·埃松巴·加斯東(Eloundou Essomba Gaston),經濟、計劃和領土整治部長阿拉明·奧斯曼·梅伊(Alamine Ousmane Mey ),基礎教育部長埃通迪·恩戈亞·洛朗·塞爾日(Etoundi Ngoa Laurent Serge),畜牧、漁業和畜產工業部長塔伊加(Taiga),就業和職業培訓部長伊薩·奇羅馬·巴卡里(Issa Tchiroma Bakary),中等教育部長娜洛瓦·莉翁加·波利娜·埃貝(Nalova Lyonga Pauline Egbe,女),環境、自然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部長海萊·皮埃爾(Hélé Pierre),財政部長莫塔澤·路易·保羅(Motaze Louis Paul),公職和行政改革部長約瑟夫·勒安德森(Joseph Le Anderson),林業和動物資源部長恩東戈·朱爾·多雷(Ndongo Jules Doret),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長庫爾泰斯·克恰·塞萊斯蒂娜(Courtès née Keutcha Célestine,女),青年和公民教育部長穆努納·富楚(Mounouna Foutsou),礦產、工業和技術開發部長多多·恩多凱·加布里埃爾(Dodo Ndoké Gabriel),中小企業、社會經濟和手工業部長巴西萊金·阿希爾(Bassilekin III Achille),郵電部長利博姆·利·利康·芒多莫·米內特 (Libom Li Likeng née Mendomo Minette,女),婦女和家庭事業促進部長阿貝娜·翁多阿·奧巴馬·馬里·泰雷茲(Abena Ondoa née Obama Marie Thérèse,女),科研和創新部長楚恩特·馬德萊娜(Tchuinte Madeleine,女),對外關系部長姆貝拉·姆貝拉·勒熱納(Mbella Mbella Lejeune),公共衛生部長馬納烏達·馬拉切(Manaouda Malachie),運動和體育部長穆埃勒·孔比·納西斯(Mouelle Kombi Narcisse),交通部長恩加萊·比貝埃·讓·埃內斯特·馬塞納(Ngallé Bibehe Jean Ernest Masséna),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長奧沃納·格雷瓜爾(Owona Grégoire ),公共工程部長恩加努·朱梅西·埃馬紐埃爾(Nganou Djoumessi Emmanuel)。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10個大區(極北、北部、阿達馬瓦、東部、中部、南部、濱海、西部、西南、西北),58個省,360個市鎮。

【司法機構】 司法權由最高法院、上訴法院、各級法庭行使。總統任命法官。最高司法會議協助總統工作。最高法院院長梅科貝·索內·丹尼爾(MEKOBE SONE Daniel ),總檢察長恩喬多·呂克(NDJODO Luc)。

【政 黨】 共有合法政黨298個,主要政黨情況如下:

(1)喀麥隆人民民主聯盟(Rassemblement Démocratique du Peuple Camerounais, RDPC):執政黨。前身是喀麥隆民族聯盟,1966年9月1日成立,1985年3月24日改稱現名。1990年12月前為唯一合法政黨和執政黨。總目標是建立一個以嚴格、講道德、自由和民主以及保證人民充分發展為基礎的“集體自由主義社會”。恪守的信條是“團結、進步、民主”。當前的任務是促進全國的團結和統一,發展經濟和文化,反對部族主義和宗教特權。1984年9月,比亞總統當選喀麥隆民族聯盟主席,1985年喀麥隆民族聯盟改稱喀麥隆人民民主聯盟后當選為人民盟黨主席。1990年6月、1996年12月、2011年9月,人民盟分別舉行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比亞均當選黨主席。該黨在國民議會和參議院中分別占152席和87席。

(2)社會民主陣線(Social Democratic Front,SDF):主要反對黨。1990年5月26日成立。1991年3月1日成為合法政黨。以“民主、正義、發展”為口號,宣稱以和平手段實現政權交替是該黨的責任和義務,主張恢復聯邦制。曾抵制1992年的立法選舉和1997年的總統選舉,在西部英語區和巴米累克人中影響較大。2004年10月,黨主席約翰·弗呂·恩迪(John Fru NDI)參加總統選舉,獲得17.40%選票。2011年10月,恩迪再次參加總統選舉,獲得10.71%選票,排名第二。2018年10月,該黨第一副主席奧什∙喬舒亞∙納姆邦吉(OSIH Joshua NAMBANGI)參加總統選舉,獲得3.35%選票,排名第四。該黨在國民議會和參議院中分別占16席和7席。

(3)喀麥隆復興運動(Mouvement pour la Renaissance du Cameroun,MRC)主要反對黨。2012年8月成立,主張發起廣泛政治討論,營造更為開放、民主的政治氛圍。主席莫里斯∙坎圖(Maurice Kamto),曾任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司法部部長級代表等職,2018年10月參加總統選舉,獲得14.23%選票,排名第二。該黨在國民議會和參議院中各占1席。

(4)喀麥隆民主聯盟(Union Démocratique du Cameroun,UDC):反對黨。1991年3月成立,同年4月取得合法地位。尋求建設一個和平、寬容、自由和正義的社會,主張實現在正義、平等、反對部族主義基礎上的和平。在西部大區有一定影響。主席恩達姆·恩喬亞(Ndam NJOYA),曾任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外交部副部長和國民教育部長等職。2004年10月以反對派聯盟“民族和解與國家重建聯盟”統一候選人身份參加總統選舉,獲得4.47%選票,居第三位。2011年10月再次參加總統選舉,獲1.73%選票,居第四位。2018年10月再次參加總統選舉,獲1.73%選票,居第五位。該黨在國民議會中占6席,在參議院中無席位。

(5)全國民主進步聯盟(Union Nationale pour la Démocratie et le Progrès,UNDP):參政黨。1990年5月成立,1991年3月25日被批準為合法政黨。該黨在北方穆斯林居住地區影響較大,領導層中有不少人為前總統阿希喬的支持者。強調喀是公民的國家,支持民族團結和統一,反對分裂。主張經濟自由化和地方分權,贊成嚴格執行經濟結構調整計劃。1997年曾與社民陣聯手抵制總統選舉。1998年1月與人民盟達成“政府共同綱領”后加入政府,成為參政黨。該黨在國民議會和參議院中分別占4席和2席。黨主席貝洛·布巴·邁加里(Bello Buba MAIGARI)現任旅游國務部長。

(6)喀麥隆人民聯盟(Union des Populations du Cameroun,UPC):參政黨。成立于1948年4月,曾為喀獨立作出過貢獻。因從事反殖斗爭,1955年被法國殖民當局取締。喀獨立后于1960年2月25日成為合法政黨。1966年,前總統阿希喬宣布實行一黨制后,該聯盟被解散,其領導人大多流亡國外。喀實行多黨制后,該聯盟即恢復活動,于1991年2月取得合法地位。該聯盟主張加速國家民主變革,鼓勵政治自由化,廣施民主,分散經濟管理權,減少國家干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一個在團結和互相補充基礎上的社會。該黨多次發生分裂,形成以總書記奧古斯坦·科多克(Augustin KODOCK)、主席恩代·恩圖馬扎(Ndeh NTUMAZAH)以及亨利·奧科貝·恩朗(Henri HOGBENLEND)為首的三派。2000年1月前兩派宣布和解。該黨在國民議會和參議院中各占1席。

【重要人物】 保羅·比亞:共和國總統、國家元首、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人民盟全國主席。1933年2月13日生于南部大區賈埃洛博州。1956至1962年先后在法國路易·勒·克昂公立中學、巴黎大學、海外高等研究學院等攻讀法律和政治學,1960年獲國際公法學士學位。回國后歷任總統府特派員,國民教育、青年和文化部長辦公廳主任、秘書長,總統府民事辦公室主任,總統府秘書長兼民事辦公室主任,總統府國務部長兼秘書長等職。1975年6月出任政府總理。1982年11月任共和國總統至今。1975年2月當選為喀麥隆民族聯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1983年9月任全國主席。1985年3月任喀麥隆人民民主聯盟全國主席至今。已婚,有多個子女。

【經 濟】 喀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農業和畜牧業為國民經濟主要支柱。工業有一定基礎。獨立后實行“有計劃的自由主義”、“自主自為平衡發展”和“綠色革命”等經濟政策,國民經濟發展較快,80年代初期經濟增長率曾達到兩位數,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度達到1200美元。1985年后,由于受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經濟陷入困難。喀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簽署的四期結構調整計劃均未完成。1994年非洲法郎貶值后,喀經濟形勢開始好轉,通貨膨脹得到控制,外貿結構改善,工農業增產,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喀政府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強財政管理,推進私有化,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保持增長。2000年,喀順利完成第五期結調計劃,并被批準加入“重債窮國”減債計劃。2000年至2003年,喀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助下實施第二個“減貧促增長”計劃。2006年,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認喀達到“重債窮國減債計劃”完成點,喀外債獲大幅減免。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喀財政關稅和出口產品收入驟減,外部投資和信貸收緊,失業人數增多。2009年,喀政府先后公布《2035年遠景規劃》和經濟增長和就業戰略發展規劃(2010-2020),重點是發展農業,擴大能源生產,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努力改善依賴原材料出口型經濟結構,爭取到2035年將喀建成“民主、統一、多樣的新興國家”。近年來,由于經濟增長未達到年均5.5%的預期目標,喀政府于2014年底出臺加快經濟增長三年緊急計劃(2015-2017),主要目標是盡快將經濟增長率提升至6%,為此要著力改善營商環境,實現生產設施現代化,推動喀國內工業崛起。 2022年主要經濟指標估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442.1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80美元

經濟增長率:3.8%

貨幣名稱:中非金融合作法郎(FCFA,簡稱非洲法郎)

通貨膨脹率:4.6%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網站)

【資 源】 礦產資源較豐富。已探明的主要礦藏有:鋁礬土(儲量為11億噸以上,礬土品位為43%,硅石品位為3.4%)、鐵礦(約50億噸)、金紅石(約300萬噸,鈦含量92%至95%)、鈾礦(約2萬噸)。此外還有錫石礦、黃金、鉆石、鈷、鎳等以及大理石、石灰石、云母等非金屬礦產。森林面積2250多萬公頃,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6%,可供開采面積約1700萬公頃,木材蓄積總量4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可利用的水力資源達2080億立方米,占世界水力資源的3%。水力發電量占喀麥隆總發電量的72%。石油儲量約1億噸,天然氣儲藏量約5000億立方米。根據喀國家石油公司所發布公告,因國家加大對油氣開采業投資,2019年喀預計產油量約2650萬桶,較2018年增長5.6%,預計產氣量22.3億立方米,較2018年增長28.29%。

喀政府2001年頒布《礦業法》,2010年7月29日修訂其中部分條款,進一步明確了礦產證類型、采礦權益保障等內容。目前,喀政府正在醞釀出臺新的《礦業法》。截至2016年,喀政府共向314家手工礦產開發商發放1248份許可證,共批準15家手工礦產開發商經營礦產開發業務,共批準設立60個礦產資源商業化辦公室,此外還登記并發放了167份勘探許可證、5份開采許可證、45份采石場開采許可證。目前,喀麥隆礦產資源每年財政收入約50億非郎。

【工 業】 獨立后工業發展較快,已有一定基礎和規模,工業水平居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前列。全國15%的勞動力從事工業,2018年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飲料、卷煙、紡織、服裝、造紙、建材、化工、煉鋁、電力、石油開采與加工、木材開采與加工等。自1990年起推行企業私有化政策。近年來,為促進工業發展,增加就業,吸引投資,喀政府積極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大力鼓勵中小企業發展。但喀麥隆工業化發展仍面臨電力等能源缺乏、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加工制造業成本高昂等困難。

【農林牧漁業】 素有“中部非洲糧倉”之稱。可耕地達到72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5%,目前僅開發180多萬公頃。2018年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占出口總額的25%,為60%的勞動人口提供了就業。喀政府重視農業發展,2005年至2010年農業投資從265億非郎增加到600億非郎,同時增加農業發展管理機構的投資,建設農村基層合作組織,加強農業機械化發展,為年輕農民就業提供幫助。2010年建立農業商會,并積極與國際組織聯絡,爭取世界銀行、歐盟、聯合國糧農組織、非洲開發銀行、伊斯蘭開發銀行的資助,提高喀麥隆農業產量及競爭力。2012-2015年期間,喀農業年均增速約3.6%,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平均為20.9%。農業為60%的勞動人口提供了崗位。主要糧食作物有小米、高粱、玉米、稻谷、薯類、芭蕉等。主要經濟作物有可可、棉花、咖啡、香蕉、油棕等,系世界第五大香蕉生產國。目前,咖啡年產量2.5萬噸,可可豆年產量約20萬噸,香蕉產量22萬噸,棉花產量35萬噸。

林業為喀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森林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46%。喀政府重視林業發展,1999年進行林業改革,明令禁止原木出口,并對林地開采權進行公開招標。同年,針對禁止原木出口造成的出口收入下降問題,將樹種分為傳統樹種和推廣樹種,后一種原木納稅后準許出口。林業對國民生產總值貢獻率為6%,2013-2015年創造的就業崗位數由2.3萬個增至2.8萬個。

2008年,喀漁業及相關產業從業者約20萬人。海洋捕魚主要依賴手工作業,水產養殖尚在起步階段。水產品自給不足,每年需從國外進口11萬噸左右魚品。全國牧場和草原面積1430萬公頃。北部地區畜牧業較發達,主要以傳統方式進行經營。畜牧業年產值占農業產值的14%。2013-2015年生產肉類566716噸、牛奶385676噸、食用雞蛋135965噸、蜂蜜3341噸(其中出口蜂蜜900噸)。喀政府已著手制定旨在促進養魚業、捕魚業、養蜂業等產業多樣化發展政策,制定有效防治和減少動物流行病的機制,擬定與國際接軌的獸醫服務業標準。

【旅游業】 旅游資源豐富,有“微型非洲”之稱。政府重視發展旅游業,成立了以總理為主席的國家旅游理事會,在國外開設旅游代表處,并鼓勵私人投資旅游業。1975年加入國際旅游組織。1985年建立喀麥隆旅游公司。1989年成立旅游部。1990年成立“全國促進旅游委員會”。全國有381個旅游景點,各類保護區45處。主要旅游點有貝努埃、瓦扎和布巴恩吉達等天然動物園。2018年,喀共有1721家賓館和837個旅游景點,共接待國際游客81.2萬人次,國內游客487萬人次。2017年,喀旅游業收入6312億非郎,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2%,旅游業領域就業人口60.45萬。

【交通運輸】已形成陸海空立體交通網絡。公路交通占全國運輸總量的90%以上。

鐵路:1911年投入使用,總長1000公里,分布在部分大城市,使用單窄軌鐵路,至今未能延伸到全國各地。2017年境內鐵路運輸旅客發送量為85萬人次,同比減少近45%。喀政府于2012年推出了“國家鐵路指導計劃”,作為鐵路發展的重要指南。

公路:總長122108公里,其中瀝青路總長約7000公里,主干道總長21490公里,鄉村道路長為100243公里。根據喀2020-2035年公路發展指導計劃,未來15年喀公路建設重點是修建聯通區、省首府的道路。

水運:喀麥隆目前有4個港口:杜阿拉、林貝、克里比3個海港和加魯阿內陸河港。杜阿拉港位于距大西洋50公里的五里河港灣口,地理位置優越,是中非地區的重要港口,中非、乍得等內陸國進出口商品均在此轉運。設計吞吐量1000萬噸/年,近年來實際吞吐量均超過1000萬噸,年吞吐量占喀進出口商品的95%以上。2018年貨運量1160萬噸,同比增長4.5%。林貝和克里比港規模較小。2014年12月,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貸款建設的克里比深水港一期項目竣工,碼頭設計年吞吐量120萬噸貨物和30萬TEU集裝箱,2018年3月投入運營,2018年貨運量640萬噸。加魯阿港為季節港,每年8—9月為運輸期,近幾年沒有承擔運量。

空運:目前喀麥隆除雅溫得-恩西馬蘭、杜阿拉、加魯阿等三大國際機場外,還有馬魯阿-薩拉克、恩岡代雷、貝爾圖阿、巴富薩姆-巴姆古姆、巴門達-巴富特等五個二級機場。據喀民航局統計,2015年喀機場共計接送旅客約126.5萬人次。目前共有20家商業航空公司和3家貨運航空公司在喀開展業務。喀麥隆航空公司是在原喀國有航空公司的基礎上組建成立的,總部位于杜阿拉市,現有3架波音飛機、兩架新舟60飛機和一架龐巴迪飛機,經營國際和國內航線,2011年3月28日實現首航,2017年共運送乘客約23.57萬人次。主要目的地城市為巴黎、布魯塞爾、亞的斯亞貝巴、伊斯坦布爾等。此外,喀還有三家僅從事包機業務的小型航空公司。

【電信業】 近年來,喀麥隆通信業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據喀麥隆郵電部統計,1998年全國僅有6.65萬固話用戶,2015年增至約90.9萬戶。互聯網用戶從1998年的3000人增至2010年的近100萬人。2015年,移動通信服務覆蓋全國領土超過80%,用戶1861萬。目前,喀麥隆移動通信和固定電話市場共有三家運營商,提供互聯網服務的企業50多家。

【財政金融】2016—2019年政府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

2016

2017

2018   

2019(估算)

收入

47.95

52.39

59.56

62.40

支出

68.18

65.66

71.94 

73.25

差額

-20.55

-13.97

-10.82 

-14.34

2018—2021年外匯儲備及外債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

2018   

2019

2020

2021

外匯儲備

34.98

37.66

40.19

43.63

外債總額

109.2

128.5

138.6

160.8

(資料來源:2022年第二季度《倫敦經濟季評》)

喀現有商業銀行13家,截至2015年12月,三大巨頭——非陸第一銀行(Afriland First Bank),喀麥隆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 Cameroun)和喀麥隆儲蓄信貸國際銀行(BICEC)放款總額和吸納存款分別占喀麥隆銀行業的53.9%和50.2%。此外還有社會保險銀行、專門為房地產業提供融資支持的喀麥隆房地產銀行、負責管理公共債務的債務自治銀行以及郵政儲蓄銀行等非商業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

喀杜阿拉證券交易所于1999年掛牌成立,目前已有喀礦泉水公司(SEMC)、喀非洲林業與農業公司(SAFACAM)、喀棕櫚公司(SOCAPALM)等三家公司成功上市。截至2017年2月1日,杜阿拉證券交易所市值達3293億非郎,其中股票市值1485億非郎,債券市值1808億非郎。

【對外貿易】 實行貿易開放政策,強調貿易伙伴多樣化。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與30多個國家簽有貿易協定。主要出口原油、碳氫燃料和潤滑油、木材、橡膠、棉花、鋁礦、香蕉、咖啡等,主要進口原油、冷凍海魚產品、大米、藥品、化肥、旅游車輛、貨物運輸車輛等。歐盟始終是喀第一大貿易伙伴,占喀對外貿易總額的50%以上。

近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

2018

2019

2020

2021

出口額

51.84

55.26

44.16

54.78

進口額

57.17

62.62

50.95

59.10

差 額

-5.33

-7.37

-6.79

-4.32

(資料來源:2022年第二季度《倫敦經濟季評》)

【外國援助】 主要援助方為法國、國際開發協會、歐盟、德國、非洲發展基金、英國、美國、日本等。2016年喀獲得8.54億美元外援,其中歐盟援助占57%。

【人民生活】 在聯合國2018年公布的189個國家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列151位。2014年人均預期壽命57.35歲。城鎮人口占56%,15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41.9%。

醫療衛生狀況在中部非洲地區相對較好。2012年,94.1%的城市人口和51.9%的農村居民享有清潔飲用水。2018年,喀因瘧疾患病致死人數達3263人。2014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將喀列為脊髓灰質炎風險國家。2018年艾滋病感染率為3.4%。目前,瘧疾仍是喀患者住院、嬰兒死亡、適齡兒童輟學的首要原因。目前喀全國共有2260所公共醫療機構,其中4所普通醫院、3所中心醫院、14所大區醫院、164所縣級醫院、155所小區醫療中心、1920個綜合衛生中心。

【軍 事】 1960年獨立后建軍。武裝力量由陸、海、空軍和憲兵組成。總統為全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2001年7月,喀軍隊實行重大改革,建立總統-國防部長-大軍區司令-省軍區司令的垂直領導體制。全國劃分為4個諸軍種聯合區,司令部分別設在雅溫得、杜阿拉、加魯阿和馬魯阿,10個大區內設立10個軍分區。

【教 育】 國家重視發展教育事業,近年來教育經費在政府預算中保持一定增長。2015年,教育領域財政預算占全年預算的13.1%。喀教育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個階段,目前,全國共有15123所小學、2413所初中和高中、8所國立大學。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適齡兒童入學率已達90%,全國人口文盲率為24.1%。

【新聞出版】 喀麥隆新聞出版公司成立于1977年,下轄喀麥隆通訊社、《喀麥隆論壇報》報社等。登記注冊的報刊有500多家,其中絕大部分因經營困難不能定期出版發行。主要有:《喀麥隆論壇報》,1974年創刊,全國性官方報紙(法、英雙語版),日發行3萬余份;《行動報》,執政黨人民盟機關報,法、英雙語排版,原為周報,由于資金問題已停刊;《官方公報》,半月刊,由總統府出版發行,法、英文合刊,主要刊載總統、總理及各部頒布的法令、法律;《信使報》,1979年創刊,最有影響的私人報紙,每周出版三期,發行量2萬份;《新言論報》,私人報紙,每周三期,發行量約1萬份。此外,還有《動蕩報》,《前景報》、《先驅報》等。

喀麥隆廣播電臺:總臺設在首都雅溫得,從5時至次日凌晨2時連續播音21個小時,用法、英和多種地方語言廣播,覆蓋率約為60%。在10個大區的首府設立地區電臺,并在雅溫得、杜阿拉、布埃亞和巴富薩姆四大城市建立了4個商業性的調頻電臺。

喀麥隆國家電視臺:1986年成立,播放彩色電視節目,發射網可覆蓋全國領土的約50%。平日播出時間為10個小時,從15時至次日1時;周六和周日延長至13和16個小時。1988年建成全國電視制作中心。

2000年政府頒布關于私人視聽傳媒企業建立和運營條件的法令,允許私人進入視聽傳媒領域。私人電臺在首都和杜阿拉等城市有所增加。喀現有超過600家新聞機構,近200家電臺、154家電視臺以及為數眾多的網絡媒體。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和英國BBC公司均在喀播放調頻節目。

【對外關系】 奉行獨立、開放、睦鄰友好和多元化的外交政策。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積極參與地區政治、經濟一體化進程。要求國際社會充分關注發展中國家訴求,建立更加多元、公正的國際關系新秩序。重視發展睦鄰友好關系,積極參與地區事務,努力推動非洲國家的團結和合作。

【同法國的關系】 喀法關系密切,交往頻繁。兩國簽有經濟、財政、軍事、司法等多個合作協定。法是喀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最大援助和投資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國,每年對喀援助超過1億歐元,涉及基礎設施建設、農業、人力資源培訓等領域。法在“減債促發展合同”第一期(2005-2011)合作項下向喀提供援款3527億非郎,第二期(2011-2016)提供2138億非郎。2012年5月,喀批準兩國于2009年簽署的《防務伙伴關系協定》生效。2013年1月,比亞總統對法國進行工作訪問,同奧朗德總統舉行會談。2013年3月,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訪喀,會見比亞總統。2014年5月,應法國總統奧朗德邀請,比亞總統赴法國出席“尼日利亞安全峰會”。7月,比亞總統赴法國出席普羅旺斯登陸70周年紀念活動。10月,法國國民議會議長訪喀。2015年2月,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訪喀。5月,法國內政部長貝爾納德訪喀。11月,比亞總統赴法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2016年6月,比亞總統會見到訪的法國外交部負責發展和法語國家事務的國務秘書瓦里尼,期間喀法雙方簽署“減債促發展合同”第三期(2017—2025),在此框架下法方將向喀方提供4000億非郎。2018年6月,法國外交和歐洲事務部國務秘書讓-巴普蒂斯特·勒穆瓦耶訪喀。2019年10月,比亞總統夫婦出席在法國里昂舉行的第六屆抗艾滋病、結核和瘧疾全球基金大會。其間比亞總統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見。同月,法國外長勒德里昂訪喀。11月,比亞總統應法國總統馬克龍邀請,赴法國出席第二屆巴黎和平論壇。2022年7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喀。

【同美國的關系】 美是喀主要貿易伙伴。喀主要向美出口石油和礦石,美企業在喀油氣開發、礦業、城市交通、電力等多個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兩國政府間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軍事、農業和教育領域。目前約130名美國和平隊隊員在喀工作。2007年,美國免除喀到期債務共計160億非郎。2013年2月,兩國在喀北部大區舉行代號為“沉默戰士”的聯合軍事演習。2014年8月,比亞總統赴美出席美非峰會。2016年11月,比亞總統向美國新當選總統特朗普致賀電。2019年3月,美國助理國務卿納吉訪問喀麥隆。2022年12月,比亞總統赴美出席美非峰會。

【同英聯邦關系】 喀麥隆西部兩個大區曾為英國殖民地。1995年11月1日獲準加入英聯邦。英聯邦向喀提供援助,用于人權、良政、扶貧和高教等領域的幾十個合作項目。2006年,英國免除喀所有雙邊債務,共計1.06億英鎊。英聯邦每年向喀提供十余個赴英國、加拿大和南非的留學名額。2014年5月,英國外交部負責非洲事務的常務次官馬克·西蒙斯訪問喀麥隆。同月,菲勒蒙總理赴倫敦出席首屆英國-喀麥隆貿易與投資論壇。10月,英聯邦議會大會在喀麥隆召開。2018年5月,菲勒蒙總理代表比亞總統赴倫敦出席英聯邦首腦會議。

【同尼日利亞關系】 喀尼邊界長1680多公里。由于歷史原因,雙方曾在一些陸海疆界問題上存有爭議。2006年6月,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斡旋下,喀尼兩國元首簽署和平協議,尼從巴卡西半島撤軍,半島爭端和平解決。2008年8月,尼正式將巴卡西半島主權移交喀方。2015年7月,尼總統布哈里訪喀。2016年2月,尼內政部長訪喀。3月,尼外長訪喀。5月,比亞總統夫婦對尼日利亞進行國事訪問。

【同其他國家和組織的關系】 重視發展睦鄰友好關系,積極參與地區事務,努力推動非洲國家的團結和合作。

2011年6月,比亞總統赴赤道幾內亞出席非盟第17屆首腦會議。2012年7月,比亞總統赴剛果(布)出席中部非洲經濟與貨幣共同體第11屆峰會。10月,比亞總統赴剛果(金)出席第14屆法語國家組織峰會。12月,比亞總統赴赤道幾內亞出席第7屆非加太首腦峰會。2014年6月,比亞總統赴赤道幾內亞出席非盟峰會。11月,比亞總統赴塞內加爾出席第15屆法語國家組織峰會。2016年9月,比亞總統出席第71屆聯大會議。11月,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訪喀。2017年7月,菲勒蒙總理代表比亞總統出席在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的第29屆非盟峰會。10月,比亞總統赴乍得出席中部非洲經濟與貨幣共同體特別峰會。2018年10-11月,菲勒蒙總理代表比亞總統赴乍得出席中部非洲經濟與貨幣共同體峰會,赴亞的斯亞貝巴出席非盟特別峰會,赴乍得出席乍得湖盆地委員會特別峰會。2019年3月,恩古特總理代表比亞總統赴乍得出席中部非洲經濟與貨幣共同體峰會。8月,外長姆貝拉率團出席第七屆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TICAD)。10月,總理恩古特代表比亞總統出席日本天皇即位典禮。12月,恩古特總理代表比亞總統赴肯尼亞出席第九屆非加太集團首腦會議,赴加蓬出席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峰會。2020年11月、12月,姆貝拉外長先后代表比亞總統赴加蓬出席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峰會、出席以視頻形式召開的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峰會特別首腦峰會。2023年2月,恩古特總理代表總統比亞出席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舉行的中部國家經濟共同體(CEEAC)第22次峰會。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