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2024-04-10 16:38

【國 名】 馬爾代夫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ldives)。

【面 積】 總面積11.53萬平方公里(含領海面積),陸地面積298平方公里。

【人 口】 55.7萬(其中馬爾代夫籍公民為37.9萬,均為馬爾代夫族)。民族語言和官方語言為迪維希語(Dhivehi),上層社會通用英語。伊斯蘭教為國教,屬遜尼派。

【首 都】 馬累(Malé),人口23.4萬,面積1.96平方公里。

【國家元首】 總統易卜拉欣·穆罕默德·薩利赫(Ibrahim Mohamed Solih),2018年9月當選,2018年11月17日就職,任期5年。

【重要節日】 獨立日:7月26日(1965年),共和國日:11月11日(1968年)。

【簡 況】 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距離印度南部約600公里,距離斯里蘭卡西南部約750公里。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30公里。由26組自然環礁、1192個珊瑚島組成,分布在9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其中約187個島嶼有人居住。島嶼平均面積為1-2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2米。位于赤道附近,具有明顯的熱帶氣候特征,無四季之分。年降水量2143毫米,年平均氣溫28℃。日平均最高溫度31℃,最低溫度26℃。

1116年建立蘇丹國。近400年來,先后遭受葡萄牙和荷蘭殖民主義者的侵略和統治,1887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65年7月26日宣布獨立。1968年11月11日建立共和國。

【政 治】馬為總統制國家。1978年,加堯姆當選總統,此后5次連任。隨著時代變化,馬民眾要求民主和政治改革的呼聲增強。2004年6月,時任總統加堯姆提出憲政改革方案。2005年6月,馬人民議會通過實行多黨民主制度的議案,憲政改革啟動。2006年3月,馬內閣批準加堯姆總統的民主改革路線圖計劃。2007年8月,全民公投決定繼續實行總統制。2008年8月,新憲法正式生效,規定馬為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伊斯蘭教總統內閣制國家,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統帥,有權任命內閣成員,但須經議會批準。所有議員通過選舉產生,總統不再有任命議員的權力。建立獨立的最高法院,總統不再是司法系統的最高長官。立法、行政、司法權分別歸屬人民議會、總統和法院。總統由全體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不得超過兩屆。內閣由副總統、部長和總檢察長組成。內閣成員由總統任命,經議會批準。

2008年10月,馬舉行首次政黨制下的總統選舉,民主黨候選人穆罕默德·納希德在第二輪投票中擊敗連續執政30年的時任總統加堯姆,當選馬憲政改革后首位總統。2012年初,馬政局動蕩,納希德因反對黨和民眾示威抗議被迫辭職,副總統瓦希德接任總統。2013年9月,馬舉行憲政改革以來第二次總統選舉。11月,進步黨候選人亞明當選總統。

2015年3月,馬民主黨領袖、前總統納希德因非法扣押刑事法院大法官一案被判處入獄13年。9月,亞明總統所乘快艇在馬累碼頭發生爆炸,時任副總統阿迪布因涉嫌與爆炸案有關被逮捕,并被議會彈劾。2016年10月,馬執政黨進步黨公開分裂為支持現總統亞明和支持前總統加堯姆的兩個派別。2017年3月,加堯姆宣布與民主黨、共和黨、正義黨聯合反對現政府。反對黨聯盟兩次發起針對議長瑪斯赫的不信任案,但未獲議會通過。

2018年2月1日,馬最高法院發布法令,撤銷前總統納希德等9名政治犯罪名,恢復12名反對黨議員議席。亞明政府將此舉定性為“司法政變”,宣布馬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采取多種措施穩定局勢。9月,馬舉行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薩利赫擊敗亞明總統,當選為馬第七任總統。

2023年9月,馬舉行總統大選,進步大會聯盟候選人穆伊茲當選為馬第八任總統。

【議 會】 人民議會(People’s Majlis)為馬立法機構。實行比例代表制,全國劃分為87個選區,每個選區選舉產生1名議名,總共87名議員,任期5年,各行政區議員人數由當地人口數決定。本屆議會于2019年4月選舉產生。議長穆罕默德·納希德(Mohamed Nasheed),民主黨成員,2019年5月當選。

【政 府】 本屆內閣成立于2018年11月,目前主要內閣成員包括:副總統費薩爾·納西姆(Faisal Naseem),外交部長阿卜杜拉·沙希德(Abdulla Shahid),國防部長瑪麗亞·艾哈邁德·迪迪(Mariyam Ahmed Didi),內政部長謝赫·伊姆蘭·阿卜杜拉(Sheikh Imran Abdulla),財政部長易卜拉欣·阿米爾(Ibrahim Ameer),國家規劃和基礎設施部長穆罕默德·阿斯拉姆(Mohamed Aslam),藝術、文化和遺產部長尤姆娜·穆蒙(Yumna Maumoon),旅游部長阿卜杜拉·毛素姆(Abdulla Mausoom)。經濟發展部長費亞茲·伊斯梅爾(Fayyaz Ismail)等。

【司法機構】 憲法規定司法權歸屬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和審判法庭。

【行政區劃】 全國分21個行政區,包括18個行政環礁及馬累、阿杜和福阿穆拉三個市。

【政 黨】 2005年6月馬啟動憲政改革后,人民議會通過實行多黨民主制度的議案。馬內政部陸續接受多個政黨的注冊,包括民主黨(Maldivian Democratic Party)、進步黨(Progressive Party of Maldives)、共和黨(Jumhoree Party)、馬爾代夫發展聯盟(Maldives Development Alliance)、人民黨(Dhivehi Rayyithunge Party)、正義黨(Adhaalath Party)等。

【重要人物】 易卜拉欣·穆罕默德·薩利赫:總統。1962年生,1995年起長期任議員,曾參與起草馬2008年憲法。2003年參與創建民主黨,2011年起任該黨議會黨團領袖。2018年11月17日宣誓就任馬總統。

穆罕默德·納希德:議長。1967年生。民主黨領袖,曾于2008年至2012年任馬國家總統。2019年5月當選新一屆議會議長。

穆罕默德·穆伊茲:當選總統。1978年生。馬進步大會聯盟領袖。2012年任馬住房和環境部長(后該部重組為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部)。2021年任首都馬累市長。于2023年11月17日宣誓就任馬第八任總統。

【主要政府機構網址】

總統辦公室:www.presidencymaldives.gov.mv

外交部:www.foreign.gov.mv

【經 濟】

旅游業、船運業是主要經濟支柱。馬爾代夫經濟結構單一、資源貧乏、嚴重依賴進口,經濟基礎較為薄弱。2011年以前,曾被列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通過多年努力,馬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成為南亞地區人均GDP最高的國家,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水平也有較大提升。

2022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61.76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7萬美元(測算含在馬常住外國居民)。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2.3%。

貨幣名稱:盧菲亞(Rf,Rufiyaa)。

匯率:1美元≈15.4盧菲亞。

通貨膨脹率:2.3%。(資料來源:馬爾代夫貨幣管理局)

【資 源】 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有各種熱帶魚類及海龜、玳瑁和珊瑚、貝殼之類的海產品。

【旅游業】 旅游業是第一大經濟支柱,旅游收入對GDP的貢獻率多年保持在25%左右,F有145個旅游島,4.73萬張床位,入住率62.3%,人均在馬停留時間6.3天。新冠疫情發生后,旅游業受到巨大沖擊,現已逐步恢復,2022年外國赴馬游客167.5萬人次。截至2023年10月,外國赴馬游客141.2萬人次。

【漁 業】 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金槍魚、鰹魚、鮫魚、龍蝦、海參、石斑魚、鯊魚、海龜和玳瑁等。魚類主要出口中國香港、日本、斯里蘭卡、新加坡和中國臺灣。

【交通運輸】 主要交通工具為船舶。汽車、摩托車為主要陸上交通工具。海運業主要經營香港到波斯灣和紅海地區及國內諸島間的運輸業務,中國、斯里蘭卡、印度、新加坡、阿聯酋、南非及一些歐洲國家有定期航班往返馬累。

【農 業】 土地貧瘠,農業較落后。椰子生產在農業中占重要地位,約有100萬棵椰子樹。其他農作物有小米、玉米、香蕉和木薯。隨著旅游業的擴大,蔬菜和家禽養殖業開始發展。

【制造業】 僅有小型船舶修造,及海魚和水果加工、編織、服裝加工等手工業。

【財政金融】 2022年財政收入281億盧菲亞(包括國際援助),財政支出399億盧菲亞,財政赤字118億盧菲亞,外匯儲備127億盧菲亞。

【對外貿易】 主要出口商品為海產品,主要進口商品為食品、家具、石油產品、電子產品、交通工具、機械設備、建材、紡織品和生活用品等。主要貿易伙伴有阿聯酋、新加坡、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和馬來西亞等。2022年,出口額為3.998億美元,進口額為35.157億美元,貿易逆差為31.159億美元。

【人民生活】 大部分居民以魚、椰子和木薯為主食,近年來糧食食品有所增加。醫療衛生較落后,全國有23家醫院,最大的醫院在馬累。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馬為無瘧疾國家。嬰兒年出生率為18‰,人均壽命男士為73歲,女士為74.7歲。

【軍 事】 2006年4月前僅有一支千余人的綜合武裝力量,統稱為國家安全衛隊,由國民衛隊、警察衛隊和海上巡邏隊組成。2004年,警察同國家安全衛隊分離,接受內政部領導。2006年4月,國家安全衛隊正式更名為馬爾代夫國防部隊,隸屬于國防和國家安全部,總兵力約3000人,職責是捍衛國家主權和獨立,保護根據憲法選舉產生的政府不受威脅和侵犯,快速應對緊急事件及捍衛憲法和法律權威。

【教 育】 實行從學前到高中畢業的免費教育。成人識字率為98.94%。2019年,馬爾代夫共有348所學校,在校學生89432人,教師10424人。馬爾代夫國立大學是馬唯一大學。各環礁設有一個教育中心,主要向成年人提供非正規文化教育。

【新聞出版】 傳統紙質媒體逐漸退出市場,主要媒體紛紛轉向網絡化,影響較大的有Sun Online,Avas,Vnews,Mihaaru,Raajje News,Maldives Independent等,大部分系迪維希語。“馬爾代夫之聲”電臺建于1962年,用英文和迪維希語對全國廣播。馬爾代夫電視臺于1978年3月建成啟用,同年修建了衛星通訊站,可通過衛星轉播世界各地節目。

【對外關系】馬爾代夫正在積極重返英聯邦。2016年10月,馬政府宣布因受到英聯邦不公正待遇,決定退出英聯邦,2018年馬新政府上臺后,于2020年2月1日重新成為英聯邦一員。馬爾代夫同164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奉行和平、獨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同所有尊重馬獨立和主權的國家友好,重視發展與中國、印度、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等國家的關系。大力爭取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援助。積極參與不結盟運動和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活動,2011年成功舉辦第17屆南盟峰會。2021年6月,馬爾代夫外長沙希德當選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主席。

馬爾代夫是“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主要代表國,2015年起擔任聯盟輪值主席國。強調氣候變化事關小島嶼國家的生存權,高度關注全球氣候變暖使海平面上升對馬造成的威脅。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公約》、《京都議定書》、《保護海洋生物議定書》、《巴黎協定》等多邊協議。

【同中國關系】 見“中國馬爾代夫雙邊關系”

【同其他國家的關系】 近年馬爾代夫對外交往活躍,同印度、斯里蘭卡等國關系密切。

【同印度的關系】地理位置相近,歷史、社會、政治聯系密切。在聯合國、不結盟運動和南盟等多邊場合中,馬方支持印方立場。馬政府強調“印度優先”原則,兩國高層互訪頻繁。2008年,馬總統納希德就職后首次出訪目的地即為印度。2011年2月,馬總統納希德對印進行正式訪問。2014年1月、2016年4月,馬總統亞明兩次訪問印度。2015年11月,馬外長杜妮亞訪問印度。2016年8月,馬外長阿西姆訪問印度。2018年11月,馬爾代夫新政府成立后,重申“印度優先”政策、突出馬印特殊友好。薩利赫總統將印度作為就職后首個出訪國。2019印度幫助馬援建英吉拉·甘地紀念醫院、工程技術學院等。2020年印度同馬實施1.5億美元貨幣互換計劃,并宣布向馬提供200萬美元援助。印還向馬提供首批新冠肺炎疫苗。2022年4月,納希德議長赴印度參加第七屆瑞辛納對話。2022年8月,馬總統薩利赫、外長沙希德先后訪問印度。

【同斯里蘭卡的關系】歷史、社會、政治聯系密切。2010年7月,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訪問馬爾代夫。2011年8月,馬總統納希德訪問斯里蘭卡。2012年馬政局變動后,馬副總統瓦希杜丁作為總統特使赴斯訪問。8月,馬總統瓦希德對斯進行國事訪問。2014年9月,馬總統亞明訪問斯里蘭卡。2016年以來,馬前總統納希德多次赴斯里蘭卡參加活動。2019年1月,薩利赫總統非正式訪問斯里蘭卡。2021年11月,薩利赫總統訪問斯里蘭卡。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薩利赫總統非正式訪問斯里蘭卡。2022年10月,納希德議長訪問斯里蘭卡。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