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2024-04-07 15:52

【國 名】 巴林王國(The Kingdom of Bahrain)

【面 積】 780平方公里

【人 口】 150萬,外籍人占55%。

【宗 教】 85%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什葉派占70%,遜尼派占30%。

【官方語言】 阿拉伯語,通用英語。

【首 都】 麥納麥(Manama),人口68萬。

【國慶日】 12月16日

【國家元首】 國王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Hamad bin Isa Al-Khalifa),1999年3月6日即位埃米爾,2002年2月14日改稱國王。

【簡 況】 位于波斯灣西南部的島國,介于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之間,與沙特有跨海大橋相連接。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炎熱潮濕,7至9月平均氣溫為36℃。冬季溫涼時有降雨,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氣溫10℃-20℃。其他時間(3至5月、10至11月)氣溫在20℃-30℃。年平均降水量71毫米。

公元前3000年即建有城市。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到此。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隸屬巴士拉省。1507年至1602年遭葡萄牙人占領。1602年至1782年處于波斯帝國統治之下。1783年宣告獨立。1820年英國入侵巴林,強迫其簽訂“波斯灣和平條約”。1880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71年3月英國宣布其同波斯灣諸酋長國簽訂的所有條約在同年年底終止。1971年8月15日巴林宣告獨立并建立巴林國。2002年2月更改國名為巴林王國。

【政 治】 世襲君主制王國,禁止政黨活動。國家元首由哈利法家族世襲,掌握政治、經濟和軍事大權。1999年3月6日,哈馬德繼任埃米爾,2002年2月14日改稱國王。

【憲 法】 獨立后第一部憲法于1973年6月2日頒布,同年12月開始生效。2001年2月,巴林舉行全國投票,以98.4%的支持率通過了《民族憲章》。2002年2月14日,頒布新憲法,主要內容是國名改為巴林王國;埃米爾改稱國王;成立兩院制議會,司法獨立等。

【議 會】 巴林于1972年選出制憲議會,1973年成立國民議會,1975年解散國民議會。此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巴林都沒有議會機構。2002年10月,根據新憲法,巴林組建由眾議院和協商會議組成的兩院制國民議會。其中,眾議院議員由民眾直接選舉產生,共40人,眾議長由議員選舉產生。協商會議議員由國王任命,共40人,主席亦由國王任命。兩院議員任期均為4年,可連任。2012年,巴林修改憲法,擴大國民議會權力。本屆國民議會于2022年12月選舉產生。艾哈邁德·本·薩勒曼·穆薩拉姆(Ahmed bin Salman Al-Musalam)當選國民議會議長兼眾議長,阿里·本·薩利赫·薩利赫(Ali bin Saleh Al-Saleh)任協商會議主席。

【政 府】 本屆內閣成立于2022年11月,共有25名成員,主要成員包括王儲兼首相薩勒曼·本·哈馬德·阿勒哈利法(Salman bin Hamad Al-Khalifa)、副首相哈立德·本·阿卜杜拉·阿勒哈利法(Khalid bin Abdulla Al Khalifa)、外交大臣阿卜杜拉提夫·本·拉希德·扎耶尼(Abdul Latif bin Rashid Al Zayani)等。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4個省,分別是首都省、穆哈拉克省、北方省、南方省。

【重要人物】 國王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1950年1月28日生于麥納麥。曾在英、美軍事學院讀書,參與創建巴林國防軍。1964年被立為王儲。1971年巴林獨立后任國防大臣。1999年3月6日繼位,成為巴林第十一任埃米爾,兼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2002年2月14日改稱國王。曾于2013年9月訪華。

王儲兼首相薩勒曼·本·哈馬德·阿勒哈利法:哈馬德國王長子。1969年10月21日出生。1992年獲美國美利堅大學公共管理學學士學位。1994年獲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哲學碩士學位。1995年被任命為國防次大臣。1999年3月9日被立為王儲,同年3月22日被任命為巴林國防軍總司令。2008年1月被任命為巴林武裝力量最高副統帥。2013年3月11日起兼任第一副首相。2020年11月,前首相哈利法去世后,哈馬德國王任命薩勒曼兼任首相。  

【經 濟】 海灣地區最早開采石油的國家,奉行自由經濟政策,1995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注重經濟多元化發展,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擴大對外開放。鋁業較發達,鋁制品是重要出口產品。2022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353.6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35萬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9%

貨幣名稱:巴林第納爾(BD)

匯率:1美元≈0.38第納爾

【資 源】 已探明石油儲量1700萬噸,天然氣儲量7200萬噸。

【工 業】 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煉油、煉鋁、船舶維修等。

【農 業】 可耕地面積1600公頃。勞動力總人口約為71.64萬。主要農產品有糧食作物、水果、蔬菜、家禽、海產品等。

【交通運輸】 無鐵路,各主要城市之間由現代化公路網相連。巴林和沙特之間由長達25公里的法赫德國王大橋相連。主要港口有哈利法港、薩勒曼港等。  

巴林境內有5個機場。

【財政金融】 金融業發達,全球400多家金融服務機構在巴林設有辦事處。

【對外貿易】 主要出口石油產品、天然氣和鋁錠。主要貿易伙伴是美國、中國、沙特、阿聯酋、日本、德國、英國、韓國、印度等。2022年巴林對外貿易總額為518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300億美元,進口額為218億美元。

【人民生活】 實行免費醫療,居民衛生服務普及率達100%,人均壽命78.9歲。有公立醫院9所,私立醫院14所,醫療中心近百所。

【軍 事】 執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統一的防御政策。國王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王儲是武裝力量最高副統帥。實行志愿兵役制。武裝部隊總兵力1.18萬人。

【教 育】 實行免費教育和普及9年一貫制的中等教育制度,是海灣阿拉伯國家中最早擁有女子學校的國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巴林建有巴林大學、阿拉伯海灣大學(由海灣合作委員會資助)等4所公立大學,阿赫利亞大學、應用技術大學等15所私立大學。巴林文盲率為2.4%,15-25歲青年受教育率達99%,是中東海灣地區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國家。

【新聞出版】 全國共有報紙13種,主要報紙有:《海灣消息報》(阿文),《天天報》(阿文),《中間報》(阿文),《祖國報》(阿文),《海灣日報》(英文),《每日論壇報》(英文)等。

巴林廣播電臺1955年開始播音,用阿拉伯語和英語廣播。

巴林電視臺共有3個頻道,其中2個阿拉伯語頻道,1個英語頻道。

【對外關系】 奉行溫和務實的外交政策,主張加強海灣國家間的團結與合作。是聯合國、阿拉伯國家聯盟、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成員國。已同17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2017年6月,巴林及沙特、埃及、阿聯酋同卡塔爾斷交。2023年4月,巴林同卡塔爾復交。

 

責編:小朱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