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記者馬可佳)12月11日,在2021年大灣區科學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主旨報告和生命科學分論壇中,分享了對第三針加強針、變異病毒奧密克戎等疫情熱點話題的看法。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關于第三針加強:接種異種類型疫苗效果可能更佳
“無論全病毒滅活疫苗或mRNA疫苗,一療程后體液免疫功能均明顯下降,各國正在討論如何加強免疫。”鐘南山指出,自去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我國對新冠的防控采用“動態清零”的戰略。經過了20個月的努力,目前已進入較為穩定的階段。對于如何恢復常態化,鐘南山認為,全民接種疫苗,建立群體免疫;社區群防群控常態化和研發有效的治療藥物是三大重要措施。
據介紹,目前中國疫苗有2款進入WHO緊急使用清單,4款附條件上市,3款獲得緊急使用授權。鐘南山在分析疫苗預防感染率與時間的關系時提到,隨著時間推移,疫苗的預防感染效果在不斷下降。
“中國產的疫苗加強針是真實有效的。”他表示,正在加強研究如何提升疫苗接種有效率。鐘南山院士展示重組新冠疫苗序貫加強后抗體水平變化數據,介紹接種重組疫苗加強劑的人群顯著高于接種滅活疫苗的人群;而在另一組試驗中,接種兩種滅活疫苗3-6個月后用康希諾疫苗加強,抗體會升高約200倍。鐘南山提出,接種異種類型疫苗效果可能更佳,但需在真實世界進一步觀察其保護率才能證實。
關于奧密克戎:帶來新問題,呼吁全球加強協作
鐘南山提到,奧密克戎帶來很多新的問題,目前對傳播規律、致病機制、早期病例發展等都不了解,醫療和藥物方面也知道較少。
在鐘南山看來,目前人類應對新冠疫情仍面臨很多困難,部分國家患病率、病死率仍很高,背后的原因是科技發展還不夠。“病毒從哪里來、中間宿主是什么、怎么傳給人類等,這些問題仍不清楚;對疾病的傳播規律、致病機制、早期的病生理發展過程等,我們知道的還不夠多,這也是導致我們在疫苗、抗體和藥物方面研發滯后的原因。”他說。
當前,為更快控制疫情,鐘南山呼吁基礎、臨床、疫苗、預防等不同學科共同協作,力爭做到“零傳播”。
鐘南山說,近日國產藥物BRII-196在美國和中國同時上市,該藥物研發和設計由中國完成,包括清華大學、深圳三院以及廣州實驗室的協調組織等。“接下來要繼續加強藥物研發,特別是要加強小分子藥物和中藥的研究。”
“一隅不安,舉世皆危。”鐘南山強調,科技戰勝疫情需要交叉學科、世界各國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