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市疾控中心開展伊蚊密度監測預測登革熱疫情

2018-06-29 08:43 作者:水母網

    水母網06月28日訊(通訊員 修國)登革熱(dengue fever)又稱波爾加熱、五天熱等。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發熱性疾病,其特征為發熱、關節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結腫大和白細胞減少等。

    伊蚊是傳播登革熱的罪魁禍首,已知有13種伊蚊可傳播登革熱,在我國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海陽市沒有埃及伊蚊,但有白紋伊蚊,即 “花蚊子”。

    近年來,登革熱在我國的暴發流行區域主要集中在廣東、云南、浙江、廣西、福建省(自治區)等東南沿海和邊境省份。而2013年河南省許昌市首次報告有本地登革熱病例發生,這是我國有本地發生記錄的最北線。由我國及周邊地區和國家的登革熱暴發流行情況可見,到2014年為止,就地理緯度而言,登革熱本地疫情風險已臨近我國的山東省日照、臨沂、濟寧、棗莊和菏澤市。

    為掌握海陽市伊蚊密度變化情況,為一旦有登革熱疫情傳入,好及時作出疫情預測,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應對措施,海陽市被定為省級伊蚊監測點,時間為每年的5-10月份。監測方法為雙層疊帳法和布雷圖指數法。

    雙層疊帳法用于成蚊監測。選擇居民區、公園、舊輪胎堆放地(廢品站、工地)等三類生境各不少于1處,每處做2個帳次,兩帳間隔100m以上。在伊蚊活動高峰時段(15:00-18:00),每帳監測30分鐘。每月監測2次。

    布雷圖指數法用于幼蚊監測。按不同地理方位選4個街道/村的居民區等調查不少于100戶。檢查記錄室內外所有小型積水容器及其幼蚊孳生情況,收集陽性容器中的幼蚊進行種類鑒定,計算布雷圖指數。每月中旬監測一次。

    有登革熱病例出現,并且發生登革熱病例的核心區布雷圖指數≥5,警戒區≥10時,要啟動應急控制措施。當布雷圖指數指數大于20時,提示登革熱暴發風險高。在25天內無登革熱新發病例,且核心區內布雷圖指數降至5以下,同時雙層疊帳法成蚊密度不高于2(只/人·時)可以結束應急處理工作。

   根據山東省病媒生物監測方案的要求,海陽市疾控中心已從5月份開始開展了監測工作。監測中做到了認真、規范。監測工作也得到了方圓街道辦事處和東村街道辦事處,以及其轄下村委的大力支持。

   因為蚊子的繁殖離不開水,在此,也呼吁廣大市民經常檢查一下自己家的盆盆罐罐及坑洼地方,不要存有積水,以消除蚊子的繁殖條件,還自己一份清靜。

 

微信二維碼 小程序

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