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上海11月7日電(記者于宛尼)“全球航運仍處于不景氣狀態的當下,我們要更多關注船員工作、生活狀況,力促《2006年國際海事勞工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在我國的履行。”今天,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船員處朱可欣在中國——東盟海事磋商機制第九次會議上說。
我國是海員大國,現有65萬名海員,承擔著全國93%的外貿運輸任務。然而,待遇不高、生活艱苦的現實條件讓很多人不愿意將海員作為終身職業。
《公約》是在國際勞工組織三方框架下經政府、船東和海員三方取得共識后締結的一部綜合性海事勞工條約。將海員權益納入統一的國際標準,分別對“海員上船工作的最低要求”、“就業條件”、“起居艙室、娛樂設施、食品和膳食服務”、“健康保護、醫療、福利和社會保障”、“遵守與執行”5個方面進行詳細規定。
《公約》已于2013年8月20日生效, 我國是《公約》11個發起國之一,但目前我國還沒有批準該公約。預計全國人大將在2014年以法案形式通過《公約》。據介紹,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已經聯合人社部、中國海員建設工會等部門為推進履約做好準備。待《公約》通過表決后,海事局將就有關規定聯合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對船員的勞動合同進行相應補充修改,力促船員權益保障工作與國際接軌。
“《公約》提倡的海員體面勞動將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航海事業,對于我國打造一支穩定而優質的船員隊伍以及保障航運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有著深遠影響。”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宋家慧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