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衛生組織14日宣布利比里亞疫情結束,肆虐西非2年之久的這一輪埃博拉疫情終于過去。
毫無疑問,埃博拉“大考”面前,需要的是一場全球總動員,一場與死神較量的科研賽跑。其中,中國傾力萬里馳援,顯得尤為突出和難能可貴。
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向包括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幾內亞在內的有關非洲國家提供了總金額7.5億元人民幣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是累計提供援助醫療物資最多的國家之一。此外,中國還派出超過1000名醫護工作者,并在非洲9個國家培訓了1.3萬名當地醫護人員。
相對落后的醫療條件和衛生系統,是非洲在重大傳染性疫情面前的“軟肋”。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馳援雪中送炭,不僅提供人力、技術和硬件設施,更鼓舞了當地醫務人員的斗志,提升了疫區戰勝病魔的信心。
抗擊埃博拉,更要靠科研來研究診斷方法、防控手段和開發新藥,這些工作在中美歐等國家和地區迅速展開。
新世紀以來的短短十幾年,人類已歷經多次重大疫情考驗。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幾度肆虐的禽流感、悄然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全球對抗重大疫情的經驗不斷積累,為戰勝埃博拉病魔奠定了基礎。
人類與疾病,特別是傳染病的斗爭永無止境。在一次次的重大疫情面前,人類不斷成熟。埃博拉疫情的擴散,激起了一場空前的全球動員、一場宏大的國際救援、一次人類向疫情發起的大反攻。這表明,只要全球攜手,加強研究,建立完整監測體系,實施有效防控手段,就能最終控制疫情的傳播與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