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從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獲悉,該院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應天雷課題組與美國相關科研機構合作,闡明了對中東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CoV,即“MERS病毒”)具有超強殺傷力的候選藥物“m336抗體”的工作機制,并證實了抗體的基因重排對殺傷MERS病毒有重大影響。該成果已發表在當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志上。
m336抗體是一種對MERS病毒具有極強中和活性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由復旦大學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單位聯合開發。研究人員通過分析m336抗體和MERS病毒蛋白復合物的晶體結構,發現m336抗體采用了一種與病毒天然受體(DPP4)極為相似的方式與MERS病毒緊密結合,抗體在病毒上的結合面與病毒天然受體在病毒上的結合面重疊面積達90%以上。這一發現解釋了m336抗體具有超強的病毒中和活性的原因。
應天雷等人還發現,作為一種天然的“胚系”抗體,m336抗體幾乎沒有經過任何體細胞突變即具有與MERS病毒表面糖蛋白的超高親和力。這打破了此前人們對“體細胞高頻突變是抗體具有高親和力的前提條件”的認識。為探究原因,研究人員分析了69個健康人抗體組基因的深度測序結果后發現,一些人的抗體可使用與m336抗體完全相同的VDJ基因進行基因重排,但重排時隨機引入的“連接氨基酸”互不相同,其與病毒的親和力也相去千里。通過進一步的結構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手段,研究人員確認獨特的連接氨基酸對抗體和病毒的結合至關重要。
該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國家“千人計劃”學者姜世勃指出,這一新發現說明胚系抗體不需要過度的體細胞高頻突變也可獲得高親和力。由于胚系抗體通常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和更好的成藥性,因此,這一抗體識別病毒的新機制為更高效、更安全的抗體藥物的研發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